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業配廠商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王陸海院士帶領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進行長期針灸臨床實驗發現,罹患「慢性疼痛與憂鬱症共病(comorbidity)」的患者,可經由針灸治療而獲得改善,以及發炎反應在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致病機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榮登於腦神經科學領域知名國際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有望能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上的新曙光,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廖先胤醫師表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患者之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會互相影響,有疼痛的患者相較健康者會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憂鬱症,有憂鬱症的患者較一般人可能有更嚴重或持續更久的疼痛。雖然,針灸常被使用來單獨治療疼痛或憂鬱,但鮮少研究探討針灸治療同時患有慢性疼痛與憂鬱症共病患者之療效,更遑論探討針灸後這些患者血液中炎症生物標記(cytokine)的變化。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醫藥研究中心王陸海主任支持下,共同著手進行研究「針對慢性疼痛的特定穴位可能產生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更優越的鎮痛效果,反之亦然」,以針灸為治療,並使用疼痛量表、憂鬱量表、病患血液的炎症生物標記,評估患者症狀改善的程度。

廖先胤說,在針灸臨床實驗中,受試者接受兩類不同的穴道治療,一類穴道專門治療疼痛,另一類專門治療憂鬱,治療憂鬱使用了:三個能開竅醒腦的穴位:百會、四神聰和攢竹;兩個行氣活血的穴位:太衝和頭臨泣;以及四個養心安神的穴位:三陰交、印堂、神門和內關。

另外,為了治療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本研究選擇了十四個針對特定身體部位的痛症穴位,幫助患者舒筋活血,通關利節、補腎壯腰、疏風散邪。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被分成兩組:(1)憂鬱症-疼痛組(23名患者接受十二次憂鬱症特定穴位治療,然後在清除期後,再接續十二次疼痛特定穴位治療)和(2)疼痛-憂鬱症組(24名患者進行相反的順序)。

針灸療程共24次,每次留針20分鐘。每次治療中,醫師會請患者分別趴著或仰著接受治療,並使用34號1.5寸針針刺大部分穴位(環跳穴使用30號3寸針),針灸過程由兩位有十年以上臨床經驗的主治醫師操作至得氣,臨床療效的評估者與病患事先不知道預期的療效,對治療型態維持雙盲。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兩類特定穴位針灸都顯著減低患者疼痛與憂鬱的症狀並降低血液中發炎激素 (IL-1、IL-6 & TNF-)」。擔任本研究通訊作者,也是安南醫院副院長及憂鬱症中心主持人的蘇冠賓教授表示:「本研究雖然沒有証實原先預測的假設,意即「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可能產生比針對憂鬱的特定穴位更優越的鎮痛效果,反之亦然」。

但抗發炎細胞因子的實驗結果,暗示著慢性疼痛和憂鬱症之間存在共同的生物學機制,也証明發炎反應在治療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重要性,所以能獲得影響係數19.23高分之頂尖國際知名期刊的青睞!

關於發炎反應在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致病機轉,本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針灸研究所的林以文教授表示,本團隊已進行的多項研究發現,在疼痛與憂鬱共病的研究對象中可以發現許多種相較健康者更高的發炎激素,身體四肢與軀幹的發炎反應,有可以誘發中樞神經腦部、脊髓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嚴重的疼痛,甚至產生疼痛與憂鬱共病。

廖先胤醫師除了擔任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指導針灸學,也在附設醫院擔任臨床針灸醫師多年,深感許多患者飽受疼痛之苦甚而悵然若失,故設計此實驗並希望藉由研究成果幫助這些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林以文教授為國際頂尖針灸科學家,擅長以新穎技術研究針灸治療疼痛之生物機轉,享譽國際。

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治療憂鬱症研究上被引用指數世界排名首屈一指,他同時帶領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從事憂鬱症研究多年,在安南醫院成立全國第一所憂鬱症中心,以頂尖研究和創新的療法治療重症及難治型憂鬱。

目前這項「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共病(comorbidity)」的研究,仍持續在進行,相信由他們三位學者的努力,必定能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上的曙光。

分享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住宿及餐飲設施營運移轉案」4月17日舉辦招商說明會

改善駝背請學3放鬆動作 每天10分鐘還你年輕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