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業配廠商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中國醫藥大學近年推動「MD/PhD醫師科學家人才培育計畫」成效卓著;醫學系陳子力同學參與蘇冠賓教授帶領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與兒童身心科張倍禎醫師及台北國泰醫院精神科邱偉哲醫師共同合作,發現罹患嚴重發炎性疾病「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的嬰幼兒長大後,相比正常幼兒更容易出現精神疾病,這項最新研究成果不僅在第十一屆國際身心介面研討會中獲得學術壁報獎,更榮登腦神經科學領域知名國際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主持人蘇冠賓教授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精神疾病跟慢性的發炎反應有關,但其中致病機制或因果關係仍不清楚。
 
川崎氏症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小兒發炎疾病,如果不治療的話,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因為川崎氏症的好發年齡是兩歲以下,而這個年齡段的嬰幼兒基本上不會有精神的問題,因此陳同學便從中獲得靈感,利用川崎氏症來探討嬰幼兒成長中罹患精神疾病的關聯。
 
研究團隊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收集約三十萬精神病患者,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以等比例的對照研究設計,比較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的差異。
 
在15年的追蹤期間中,相較正常的族群,發現在精神病患者中曾經罹患過川崎氏症的比率確實顯著較高,間接證實長期的慢性發炎確實會增加罹患精神疾患的風險。
 
為了盡可能排除病童是由於其他生理疾病而造成的的身心後遺症可能性,團隊選取在追蹤期內第一次發生而非固有的精神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此外,研究團隊也對各種不同的精神疾病進行分組分析,發現川崎氏症對於自閉症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最高。
 
研究團隊更近一步探討治療及預防的可行性,發現在接受過「靜脈注射人類免疫球蛋白(IVIG)」標準治療後的川崎氏病童,長大後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與正常人並無顯著差異,結果支持抗發炎治療對於預防精神疾病的可能。該項研究成果不僅在第十一屆國際身心介面研討會中獲得學術壁報獎,更受到國際認可並刊登於知名期刊。
 
陳子力同學表示,「這個研究在臨床上提供重要證據支持抗發炎治療的重要性。」目前擔任安南醫院副院長的蘇冠賓教授進一步補充說,發炎學說在精神疾患的致病機轉上愈來愈被重視,本研究是罕見從嬰幼兒開始追蹤的研究,難能可貴。
 
陳子力同學是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的醫學生,同時也是學校「MD/PhD醫師科學家」專案培育人才,由蘇冠賓教授所領導的MBI-Lab團隊致力於身心疾病的預防和全人的整合治療,更在安南醫院成立全國第一所憂鬱症中心,引進美國哈佛大學麻州綜合醫院憂鬱症的整合醫療模式,以頂尖研究和創新的療法,提供重症及難治型病患康復的希望。

分享

台中市議員陳清龍籲鬆綁長照收費標準

執行精準抗癌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衍生新創企業長聖國際生技公司榮獲今年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