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1月1日起癌症篩檢及成健擴大服務對象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
嘉義市國際管樂
雲林身障日
水保署
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廠商廣告

 【記者張文一嘉義報導】民眾發生腦中風,或因車禍、跌倒撞擊腦部,大多需要花時間等待檢查結果,而傳統侵入式抽取腦脊髓液的檢測技術儘管成熟,卻難免讓人心生恐懼。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團隊針對腦神經損傷,開發一套光纖式粒子電漿共振生物感測方法,只要抽取手臂的週邊血滴入晶片,15分鐘就能得到結果,且準確率達100%,不僅輔助醫生及早診斷腦出血,也能減輕病患心理負擔。
 
「只要有腦損傷,就有GFAP這個生物標記存在!」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中心、化生系教授周禮君說,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主要存在於大腦、脊椎等中樞神經系統,而腦損傷會導致GFAP進入血液中。然而大腦存在著防火牆般的血腦屏障,除了阻擋外來物侵略大腦,也讓GFAP需要較長時間才會滲透到人體血液中且濃度極低,因此腦中風、腦震盪、腦出血等疾病較難在初期被診斷出來。
 
周禮君表示,傳統檢查方式主要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抽取腦脊髓液,不僅耗時,醫院設備費用也動輒千萬,且透過腰椎穿刺採集腦脊髓液的侵入式手術更增加病患擔憂。中正大學團隊與台大醫師歷經近3年的合作,由醫師提供檢體,中正團隊利用光纖式粒子電漿共振技術,開發一套檢測方法,取名為「FONLISA」。
 
中正大學團隊在光纖上設定化學式,只要將檢體滴進晶片進行反應,就會顯示腦損傷生物標記GFAP的濃度。這項技術除了成本低廉,中正團隊也將血液檢體混合奈米金,提高檢測靈敏度。比起市面上的檢測儀器需耗時2小時以上,中正開發的技術只要15分鐘就能得到結果,靈敏度更是市面最靈敏產品的200倍以上,經過檢體盲測,準確率高達100%。
 
除了腦出血,中正團隊也針對腦中風進行研究。「腦中風有分出血性、缺血性兩種,但因為血腦屏障的關係,在發生初期很難判斷是哪一種。」周禮君說,缺血性大多是血管阻塞,能用藥物治療排除,但若不慎使用藥物治療出血性腦中風,很可能致死。而中正大學「FONLISA」技術則可以定量,輔助醫生從生物標記的濃度多寡和病人症狀發生的時間推估是哪一類型的腦中風。
 
目前中正「FONLISA」技術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生物感測器與生物電子學(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並技轉國內廠商,期盼未來發展可攜式、低成本的感測器,並普及至一般診所,更加便利民眾。中正校方表示,腦科學是最近十年興起的議題,而近期周禮君將研究主力放在腦神經疾病,除了腦損傷,也針對阿茲海默症進行相關研究。(照片中正大學提供)

分享

嘉義市「抵嘉作伴」心旅程會所溫馨入厝 陪伴精障朋友走一段復元的路!

大甲媽祖到新港35周年遶境進香 縣長翁章梁等人迎駕 籲請信眾遵守相關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