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朱暖英指出,過去我們就有廚餘分類措施,但自2022年元月起,就要再強制區分生熟廚餘,落實「生廚餘分類回收排出規定」,未配合改善生廚餘分類回收者,將處1200元至6000元之罰鍰。政策就要上路,開罰就要開始了,但是環保局生熟廚餘分類的種類眾多且不夠直觀,恐造成民眾區分辨識上的困擾。
環保局長陳宏益答詢說,生廚餘包含果皮、水果殘渣、未經烹飪的各式蔬菜殘渣(如皮、籽、菜心、塊莖等),以及沖泡過的茶葉渣、咖啡渣、黃豆渣等,回收後送至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藉由台中首創的「生廚餘厭氧發電」轉換為綠能;果核類、果殼類、筍殼、玉米芯、鳳梨冠芽及長纖維類(甘蔗皮、蔗渣、麻薏莖、香芧草)因不利進廠厭氧發電,因此當作一般垃圾處理。
另熟廚餘部分,回收後主要是用來養豬,原則上指的是烹飪後的食物類、動物性蛋白質類、植物性蛋白質類、澱粉類及加工食品類,如米食類、麵食類、豆製品、蛋肉類、加工食品、雜糧類、果醬、麵粉及其它不再食用的食品或熟食,後續將針對民眾易混淆的分類項目製作文宣加強宣導。
議員朱暖英表示,台中市很努力鼓勵市民做好資源分類回收,但是每日待處理的垃圾量並未見明顯的減少,導致焚化爐燒不完、掩埋場不夠用,這些狀況無不反映臺中市垃圾處理量能吃緊的困境。
對此,環保局自今年開始進行,從熟廚餘中再細分生廚餘回收的宣導,強化垃圾減量的效果。但市府生熟廚餘的區別標準和民眾認知仍有不小落差,不免引起民眾困惑生熟廚餘該怎麼分辨。
朱暖英進一步向在場官員質詢說,壞掉的生豬肉,肉乾、香腸、貢丸等未烹調的肉食品,究竟算生廚餘還是熟廚餘?答案是在市府生熟廚餘的分類標準上,未烹調的肉食品,是以一般垃圾作處理,並不算在生熟廚餘的分類項目之內。
所以,朱暖英要求,要是加強廚餘分類可讓垃圾平均每天減量達100公噸,且回收之生廚餘又能發電,那麼環保局應該把分類標準,用最簡單好記的方式,向民眾傳達清楚。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