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長期致力空氣品質管理及空品不良應變,建置多元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全縣20鄉鎮市總設置數高達800台,縣轄鄉鎮市行政區涵蓋率100%,感測器數量為6都以外縣市第一名,搭配物聯網的即時應用,大大提高污染稽查有效性!
雲林縣積極推動空品感測器監測系統應用,整體成效卓著,於110年度獲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應用獎」、衛福部「111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韌性與創新獎)」以及第五屆「政府服務獎」數位創新加值獎(全國僅8個獎項名額)等殊榮。
縣府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該局從107年開始為掌握小區域及工業區空氣品質狀態,逐步布建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於109年至111年逐漸強化布建範圍涵蓋轄區工業區、鄰近工業區社區、交通敏感區、一般社區(如學校、各鄉鎮市公所等)、陳情熱區點位及長期比對點位等6大類型。
監測範圍涵蓋縣內各大工業區、交通熱點、大型學校、鄉鎮市公所及民眾陳情熱區,感測器監測項目包含PM2.5、溫度、濕度為主,也納入TVOC測項進行輔助解析。
環保局應用即時監測狀況及長期熱區分析,已多次在針對特定工業區、屢遭陳情案件成立聯合稽查專案小組(110年斗六工業區稽查專案、111年斗南異味陳情專案),協助鎖定可疑污染源進行強力稽查管制。
藉由即時監測資訊,除提供稽查應動啟動時機參考,同時提供受關注區域周邊民眾即時查看污染狀況管道。
張局長指出,近二年度利用感測資訊解析,針對鎖定污染源進行稽查裁處達620家次業者,除對事業單位進行即時勸導、管控污染行為外,因而查獲告發裁處案件為62件次,裁罰約新臺幣575萬元。
感測器對周邊產生的污染活動有一定的感測能力,例如工廠燃燒的排煙、製程的逸散、露天燃燒、火災事件、部分營建工地的逸散狀況等。
經由感測器鎖定及追蹤污染源,甚至能在周邊民眾通報前,就可能先由感測器的監測異常狀況,先一步掌握異常及可能污染區域,對於稽查人員的出勤效率及與民眾的溝通上,有一定的助益及效果。
張局長說,該局為強化感測設備對污染行為判別及追朔,持續擴增感測器多元物種元件(異味元件),應用於特定區域異味稽查專案應用、掌握畜牧場或化製廠周邊排放狀況外,並推動「畜牧場異味控制自主管理系統」,率先由歷年民眾陳情案件數較多畜牧場優先示範推動。
目前縣內斗六大峯畜牧場,已將異味感測元件設定警戒值與場內次氯酸鈉噴灑系統進行連動,以更智慧化方式進行場區異味管控;此外噪音感測及CCTV(即時攝影系統)系統的應用,為感測系統裝上靈魂之窗(眼睛),讓雲林縣空品管理工具更臻完備、大大強化科技執法成效,讓污染活動更無所遁形!
張局長強調,該局不餘力推動空品感測器監測系統應用,連續二年獲環保署邀請於感測器應用合辦計畫的年度成果會議中,向各縣市分享雲林縣空品感測器在環境治理上的應用成果。
藉由與縣轄內各項科技執法資訊整合作為導入,協助建構全面化智能科技監控及數位科技網絡,有效提升空氣品質管理層次及效能。
雲林縣相關監測資料及視覺化資訊,歡迎民眾利用環保署「空氣網」:https://wot.epa.gov.tw/、環保局自行開發建置的雲林縣環境資訊整合APP及雲林環境監測網:https://www.ylepb.net/epb/,利用電腦或手機即可查找即時空品資訊。(圖/雲林縣環保局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