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萬和宮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今天洋溢歡樂氣氛,獲得第15屆萬和美展入選以上的得獎人,在開幕茶會暨頒獎典禮,歡喜接受來賓們道賀。分獲西畫及攝影類第一名的江翊凡、陳麗玲都感謝萬和美展,讓藝術創作者有發揮空間,激發潛力。
董事長蕭清杰指出,已經339年歷史的萬和宮,特別重視鄉土文化藝術推動,舉辦萬和美展,感謝各界支持及藝文朋友熱心參與,參賽作品水準得以一屆比一屆提高。他也謝謝歷屆評審委員公正、客觀評審,建立萬和美展的公信力及知名度。
他說,這次入選的48位,有25位為首度參加,符合萬和美展鼓勵新人的目標。蕭董事長也稱讚獲得第一名的江翊凡年輕可為,作品生動,且有尊親的美德;攝影第一名的陳麗玲作品,讓人懷念早期社會的情懷。
催生萬和美展的台灣膠彩畫協會創會理事長簡錦清,感謝大家踴躍參賽,也謝謝蕭董事長及全體董監事支持,讓萬和美展一步一腳印,創造出今天的成果。他說,策劃萬和美展是壓力也充滿成就,很開心因為看到美展參賽件數及水準,都不斷提升。
他指出,評審委員倪朝龍大師說,「萬和美展水準今年真的很高!」這句話對他是鼓勵及安慰,驅使著他要更努力付出。
簡錦清也期勉有志藝術創作的朋友,「藝術這條路要一走下去,要每天持畫筆,努力創作與參加比賽,入選等於得獎,只要比賽就有機會得獎!」
市府文化局專門委員朱瓊芬,感謝蕭董事長領導的萬和宮團隊,努力推動藝術文化,特別是萬和美展及各展覽檔期的策劃,盡心盡力,成果有目共睹,萬和宮推藝術文化不孤單,她也恭喜全部得獎人,實至名歸。
南屯區長林秋萬說,萬和宮舉辦的展覽及萬和美展頒獎他都不缺席,很歡喜欣賞每件作品;以萬和美展來說,作品水準及取材之廣,在民間藝術館可以說第一。
西畫類第一名江翊凡發表得獎感言,首先感謝萬和宮舉辦萬和美展,讓喜歡繪畫的朋友可以透過比賽互相切磋交流,也感謝評審們對他作品的肯定,我會繼續加油的!」
江翊凡說,「光 ‧ 祖靈的歸宿」水彩作品,紀念的是他的外曾祖母、賽德克族的原住民。這幅畫作主要以光影敘述故事,當落日餘暉投射的七色光芒照耀在其身上時,就如七色彩虹橋般的到來,帶著她走往祖靈的歸宿,投向祖靈的懷抱。因此畫面充滿了一種祥和溫暖的氛圍,而不是離開人世的感傷。
他希望這樣的作品不僅可以為自己的親人留念,更是致敬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朋友們對於自己族群信仰的精神。
攝影類第一名陳麗玲,感謝萬和宮舉辦此次比賽及評審們的肯定,她才有這個機會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萬和美展讓台中市藝文創作者有優質的園地,相互學習與交流。謝謝蕭董事長,謝謝各位評審,更感謝媽祖保佑。
她說,學習攝影有四年時間,比賽經驗不足,首次參加萬和美展,竟能獲此佳績非常高興,也感到有些意外!感謝評審委員們對於我作品的青睞與肯定,這將為我往後的學習注入更大動力!
這次參加比賽的作品是「做紅龜粿」。紅龜粿不僅好吃,更具有很多意義:紅色的外皮象徵吉祥,粿的圓表象團圓和氣,龜甲圖形代表長壽、吉祥及富貴。紅龜粿也可以拿來祝福長輩健康長壽,或是在生兒育女、節慶等喜慶,贈送送親朋好友,分享喜悅和祝福!
作品拍攝現場是嘉義鄉下農村。現在,唯有農村才能看得到這麼大的磚灶,傳統灶台在早期農家廚房扮演很重要角色。台語形容一家人叫「同一口灶」。灶象徵了家庭生活的精神,舉凡生火、煮水、煮飯、煲湯,甚至年節做粿,沒有一樣能離開得它。
一幅好的作品必須掌握住人、地、時、事及物,在最美的那一瞬間按下快門,但何其容易?往往需要很多次和長時間的等待。
隨著時代的進步,瓦斯爐取代了灶台,也因工商社會人們分工,紅龜粿傳統美食製作,逐漸退出一般家庭。適時拍攝、記錄鄉土文化是很多攝影人的共同心願,希望透過鏡頭能將日漸沒落的傳統技藝給予新的詮釋和記憶傳承。
陳麗玲也謝謝台中市攝影學會的栽培以及指導過我的每一位老師,感謝她先生的指導和相伴。今後將更敢勇於挑戰「有參賽就有希望」來激勵自己,追求更寬廣的視野。
江翊凡的雙胞胎哥哥翊庭也入選,他們的外公、前台中市西區區長鄭忠平,阿姨、台中市北區戶政所主任鄭鳳秋,父母江世緯、鄭家蓁及多位親朋好友組成親友團,分享榮耀,蕭董事長特別與他們合照。其他多位得獎人也由另一半或親朋陪同出席,紛紛在作品前拍照,增添歡樂氣氛。
48件獲得入選以上作品至5月21日,在萬和文化大樓五樓麻芛文化館展覽。麻芛文化館開放參觀時間為每星期六、日及農曆初一及十五日,上午九點至十二點,下午一點半至五點。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