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身障日
水保署
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業配廠商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百年來陸上規模最大的地震,震災明年將滿25年。國寶級畫家施並錫教授今天捐贈20幅「大地關懷」系列畫作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館長焦傳金代表受贈,館方頒發感謝狀予施並錫教授。這系列畫作開啟藝術與科學的交會,科博館將透過畫作推動藝術與防災教育,傳遞美愉,讓自然與文化知識成為公眾的力量。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2日舉辦《施並錫教授「大地關懷」921地震系列畫作捐贈儀式》,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臺中縣前縣長廖永來、畫家李明憲等共同見證。現場展出施並錫教授 5件油畫作品,分別是「傷痕處處的大地」、「震後的埔里」、「地有不測」、「震央上的酒廠」、「刻不容緩」。

施並錫教授回憶「大地關懷」的創作背景說,廖永來縣長任內發生921地震,我和太太看到災情感觸良多,和廖縣長說自己想做「存好心」的事,我決定畫畫當作一個紀錄。因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他說,我們不能只是居安思危,要居危思安,大家喜歡畫花團錦簇覺得這很吉祥,畫大石頭、破碎的土地……這是人生上的障石,誰會喜歡?「我畫大地破裂不是審美,是教育,表示對這塊土地的關懷;藝術也有社會性和功能性。」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表示,921地震是中部人心中的痛,施並錫老師「很拚心」透過繪畫把各地救災的每一刻寫實下來,是嘔心瀝血的創作,蘊含深遠的教育意義,讓後代透過畫作看見我們所遇見的百年大地震,對這片土地有深刻的意義。

臺中縣前縣長廖永來說,施並錫老師非常疼惜臺灣土地,想把「大地關懷」系列捐出來,科博館有921地震教育園區,一方捐畫,博物館接畫,相得益彰。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說,許多人一定好奇,畫作為什麼捐給科博館?不是國美館?我個人認為,「大地關懷」系列畫受傷的土地,傷痕需要「自然界的醫生」撫慰,科博館是自然界的醫生,所以更適合。國美館已有典藏施教授15件作品,將來兩館合作可以借畫交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說,明年921震災滿25年也是921地震教育園區開園20週年,施並錫教授捐出他在地震後紀實創作的20幅「大地關懷」系列畫作捐給科博館,別具意義。

焦傳金指出,許多年輕學子只聽過921地震,但未曾親身經歷,很難體會這場天災的悲痛與震撼,921地震教育園區保存斷層的地景與建築毀壞的實景,施並錫教授則是透過畫筆記錄天搖地動、八面翻滾的驚悚圖像,兩者都是寫實的島嶼紀實,相輔相成。

這次捐贈「大地關懷」系列畫作給科博館典藏,未來將於921地震教育園區規劃藝術防災教育相關特展,傳達「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讓防災教育向下扎根。

施並錫教授1947年生於彰化縣鹿港鎮,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藝研所,後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任教至退休,歷年來創作作品屢次獲得大獎,創作中常展現其土地情感與社會道德關懷,他曾說過「希望能畫遍臺灣的人、事、物,並從中發現真、善、美」。

分享

母親節、浴佛節、慈濟日,慈濟在員林公園舉行浴佛大典和孝親活動。(照片慈濟提供)

「運動i臺灣2.0計畫」員林藤山步道啟動。(照片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