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縣報導
今日農曆癸卯年 九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恭祝花蓮縣玉里鎮協天宮及全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快樂。
各位大德 身體健康 闔家平安
新聞辭典:觀世音菩薩
漢傳佛教淨土宗,西方三聖之一、娑婆三聖之一、四大菩薩及八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梵語: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或梵語:अवलोकितस्वर,Avalokitasvara),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也被稱爲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Padmapani)。漢地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與地藏王菩薩分別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娑婆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影響
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祂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倒駕慈航、再迴入娑婆,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祂過去的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大乘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觀音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觀音信仰也深入其他宗教或派別,或言被其他宗教所吸收。在道教稱為「慈航真人」、「南海碧落覺明悟聲圓通自在天尊」等;臺灣民間信仰稱「觀音佛祖」(「佛祖」)、「觀音媽」;中國民間信仰稱「觀音娘娘」;一貫道稱「南海古佛」;靈山派奉為「五母」之一;在龍華教、齋教、越南高台教中都是信奉的對象。
名號由來
在早期的佛經中,多譯自梵語「Avalokitasvara」,為「闚音」、「現音聲」,竺法護和尚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譯為「觀世音菩薩」。
唐代玄奘法師等譯師們則譯自梵語「Avalokiteśvara」為「觀自在菩薩」。「Avalokita」為「觀」,「iśvara」為「自在」,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可見於今日的《般若心經》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也有說法認為「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唐代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 अवलोकितस्वर(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स्वर 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 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因此,觀音菩薩並非是因為避諱而出現的名稱。根據唐代玄應的說法,這可能是來自於不同地區方言所導致的。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觀世音菩薩在藏文作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藏語拼音:Jänräsigwangchug),也是「觀自在」之意,與玄奘法師等譯師們譯意相同。因為藏文「觀自在」總共有五個藏語的音節,所以藏文書面、口語通常略稱「Jairaisig(「觀」、「眼視」)」三個音節,而省略了「wangjug(「自在」)」兩個音節。
大中華地區佛教與道教乃至民間信仰所稱的白衣觀音、白衣大士、觀音媽則取自唐朝密宗信仰的Pāndara vāsinī,為女性觀音菩薩,她是觀音母乃為蓮華部母與蓮華部主,在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譯名,在不空所翻譯的《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譯名為白衣觀自在,以及《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中出無量義南方滿願補陀落海會五部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儀形色執持三摩耶幖幟曼荼羅儀軌》譯名為白衣觀世音菩薩、白身觀音,在善無畏所翻譯的《蘇悉地羯羅經》譯名為觀音母,還有善無畏講述一行筆記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譯名為白處尊、觀音母以及稱她為蓮花部主。
到了宋代密宗經典,如施護所翻譯的《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與《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則譯名為白衣菩薩,菩薩就是大士這也是民間稱她為白衣大士之名的由來。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說法非常多,男神或女神都有。
雙馬童神
印度婆羅門教知名的太陽神雙馬童神常被認為是其中之一,一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馬頭觀音化身與雙馬童神有關。
蓮華女神
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蓮華手菩薩,前身就是印度古老的蓮華(讀音:花)女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