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東河鄉七里溪出海口處的沙灘上,連日來被遊客發現出現大量的劇毒僧帽水母,保守估計至少有上千隻,專家提醒千萬不要好奇觸摸!
新聞辭典: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管水母目僧帽水母科動物。浮囊體背面有1個背峯和數個橫隔,腹面懸垂着幹羣。觸手細長,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細胞內含有極毒的毒液。因浮囊體大,呈胞囊狀,白色透明、形狀似僧侶的帽子而得名。
僧帽水母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暖海區,尤以太平洋熱帶—赤道區較為普遍,在中國東海、南海(包括西沙羣島)亦有分佈。生活習性基本上屬於漂浮生物。以微小的生物及有機物為食。觸手上佈滿無數含毒的刺細胞,被人們稱為“毒手”。人被其螫後,毒性發作很快。輕者,皮膚出現如受鞭抽打的傷痕,渾身灼痛;重者,幾分鐘後,血壓急劇下降,全身無力,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僧帽水母的名字起源於十三、十四世紀的一種航海船。
外形特徵
僧帽水母個體由傘部和口腕部兩部分組成。傘部呈扁平圓盤形或球形,傘的腹面有口,口下懸垂口腕部,口腕上有許多小觸手,長度達數十米,其上密循多達75萬個刺絲囊。當觸手觸及物體時,立即縮短卷繞受害者,發射刺絲進行襲擊。由於觸手有很大表面積和大量刺絲囊,可使患者造成嚴重中毒損傷,僧帽水母依賴口腕吸口周圍小觸手捕獲食。觸手具有刺絲囊和能分泌消化酸的腺細胞,當接觸獵物時,刺絲囊發射出有毒刺絲以麻痹或殺死小動物。
近種區別
浮囊體背面有1個背峯和數個橫隔,腹面懸垂着幹羣。觸手細長,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細胞內含有極毒的毒液
具很多觸手。水螅型結構簡單,沒有口道,胃循環腔中也沒有隔膜。水母型絕大多數具有緣膜,胃腔中沒有刺細胞
棲息環境
僧帽水母喜歡生活在温暖的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在馬尾藻海的温暖水域中尤其常見,它們終日在大海上漂浮,有時會被海風和海浪吹到海岸附近。
分佈範圍
僧帽水母在大西洋沿岸、印度洋、太平洋都有分佈,但它們主要集中在温暖的海域中。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東海、南海海域。
生活習性
活動方式
僧帽水母通常不會以個體形式出現而是成百上千的漂浮在海面,它們的運動是被動的,由風和水流驅動。它們不能游泳,但可以通過其氣囊來漂浮。僧帽水母的游水氣囊是不對稱的,分成“右翼”和“左翼”。由於脊背呈“s”形,就使之更加不對稱。當它們迎風遊動時,“右翼”向左,“左翼”向右。這有利於僧帽水母在世界温暖海域上更均勻地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