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廠商廣告

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縣報導

新城鄉順安草林福德宮

花蓮縣新城鄉順安村草林福德宮3/11日福德正神聖誕日,縣長徐榛蔚與新城鄉代林國賢、《戲說台灣》戲劇藝人鍾天和嚴長憲,抵達福德宮為福德正神祝壽並參與平安宴會,會中有各友宮蒞臨更有優質舞蹈表演,兩位優質藝人也上台高歌恭献福德正神以祝聖誕圓滿成功。

五星縣長徐榛蔚、鄉代林國賢、《戲說台灣》優質藝人鍾天、嚴長憲,親臨新城鄉順安草林福德宮祝壽!
縣長徐榛蔚(中)、《戲說台灣》優質藝人鍾天、嚴長憲|合影

花蓮縣長徐榛蔚說,福德正神與眾神尊庇佑下花蓮年年風調雨順,鄉親幸福安康,每年順安草林福德宮福德正神聖誕自己都會親臨參拜祝壽,除祈願縣政順利縣民健康平安喜樂,也祝福德宮在張政祥主委執事下香火鼎盛,信徒滿天下!

聞辭典:土地公

受漢文化影響的民間信仰中之地方保護神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公、福德公、土地伯、土地伯公、土地神、土地爺、地主公、地子公、社神社公等。

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明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每月初二、十六的作牙日,是土地神的祭祀日。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為開工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歷史起源

「土」在上古時代與「天」被古人視作為神。象形文字描繪出古人所需要表達的事物,「土」字的由來或源自於古人膜拜的圖騰柱。經過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變,古人在「土」字邊加上了「礻」字旁,以「社」代表古人膜拜的神,後演變而成社神

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孝經》:「社者,土地之王。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春秋公羊解詁》云:「社神者,土地之主也」;《通俗篇》則載:「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社稷之神為上公。」杜預解曰:「用幣於社,謂請教於上公。」《後漢書.方術傳》亦有社公之名。後世遂稱之為土地公。《春秋左氏傳》載,炎帝十一世孫句龍,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而成為土地公。所謂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來是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說文解字》曰:「社,地主也。」顧名思義,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就是對大地的祭祀,又有后土之說;《禮記》:「后土,社神也」;史記·封禪書:「湯以伐夏,祭告后土」,後漸由自然崇拜轉化為人格神;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似為社神人格化之始。祭拜土地神的日子稱為社日,分春社秋社

民間流傳的土地公源流

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但民間流傳的土地神源流,大都是街譚巷語,道聽塗說,眾說紛紜,充斥於說話講古傳奇善書鸞筆,多至不勝枚舉,此舉數例。

一說為:周朝大夫張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134年)二月二日,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運來臨,喜留美髯,在周成王24年(公元前1098年)榮任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公元前1032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美髯莊嚴,壽終三天,容貌不變,宛如活人之相,眾人前往瞻仰,人人稱奇。福德逝世之後,改由魏超接任總稅官,其人奸惡無常,愛財如命,因權高勢重,橫行霸道。百姓想起張福德生前為官廉正,感其恩德,念念不忘。有一貧農受張福德託夢,在田間以三塊大石圍成「磊」字,呼請「張福德大夫」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今日,民間往往以三塊石頭疊成「磊」字,作為簡易土地神廟。

二說為:周公執政時,在鎬京為官的上大夫唐勛病死,其家執事張福德,保護唐家少爺唐肅(或作唐蕭),奉壽木洛邑,沿路遇到猛虎及蟒蛇攻擊,張福德兩次捨身救主,雖然殺了猛虎蟒蛇,但抵達洛邑之後負傷而卒,唐肅為了報恩,親手書一神位「福德正魂香位」日日祭拜,唐肅因經商有成,稱為商業鉅子,而此事才廣為流傳。攝政王周公稱:「此福德莫為『魂』,宜為『正神』也。」時為秋日,周公在夜中夢見張福德來叩首謝恩。於是周公奏請周成王,八月十六日封張福德為「福德正神」,並讓他統領「山中猛虎,巖裏靈蛇」,成為「土地之神」。故民間以「虎」為土地神座騎,「蛇」為土地神使者。張福德之妻當時年方十八,在唐家孀居,為張福德守節至八十而亡,周朝亦旌表之,後封之為福德夫人

三說為:周武王時,張福德(或作張明德)是一位上大夫家中的管家,上大夫赴鎬京就官,留下家中幼女,杳無音訊。張福德攜女尋父,途遇風雪,脫衣護女,因而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蓋為忠僕之封號,上大夫念其忠誠,建廟奉祀,周武王感動之餘,說:「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故土地公有戴烏紗帽甚至宰相之帽者。

這些故事很明顯與史實扞格,不能視為真實,周代典籍中未有張福德(或張明德)之名,也沒有甚麼「總稅官」的官職。「正魂」的詞彙是後代道教所創,周朝也沒有書寫神主牌的習慣。「此福德莫為『魂』,宜為『正神』也。」或「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也不是周朝初年的語法。只能說是民眾對土地神景仰非常,故為其編造出了源流故事。

民間信仰中,土地神是各地不同的,也是有任期限制的。甚至有德之人死後,可被玉皇上帝封為土地神。如蒲松齡聊齋誌異》書中,就有一位溺死於河中的「王六郎」鬼魂,頗有慈愛之心,不忍以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為替身,被玉皇上帝任命為山東招遠鄔鎮的土地神。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分享

台灣原生山茶|林木連老場長、ㄧ茶禪師,瑞穗有機生態農場種下新茶苗!

台中市破285萬人倒數計時 幸運兒將獲逾10萬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