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廠商廣告

【記者陳信利/嘉義報導】高齡近百歲黃阿嬤,經嘉義基督教醫院完成「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隔日即下床活動,3天出院回家就爬上住家5樓,她感謝祖先庇佑遇到好醫師,這樣的術後結果,讓病人與家屬感到驚喜!
 
黃阿嬤原本走路就卡卡,痛到無法爬樓梯上頂樓拜祖先,日前因摔跤到嘉基就診,經骨科部關節重建科蔡廷謙醫師檢查,發現是髖關節股骨頸骨折,建議須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以確保日後行走無虞。
 
蔡廷謙醫師表示,有別於傳統側躺的姿勢進行手術,新式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讓患者平躺進行手術,能準確掌握病人雙腿長度,避免術後長短腿的後遺症。
 
加上正面手術,藉由從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間進入髖關節,不會傷到肌肉與肌腱,更容易確認置入人工髖關節的位置,確保手術的成功率。
 
術後當天幾乎就能下床,不僅傷口小、疼痛少、復原更快,大幅減少術後疼痛、跛行及助行器使用時間,也降低日後脫臼風險。
 
蔡醫師說,據統計目前美國已有超過50%的骨科醫師,使用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而嘉基完成此項手術已超過百例,更於今年最新引進雲嘉第一台「正前開髖關節置換專用腳架」在手術時作為輔助。
 
這種手術腳架是一個支撐架,會依每個患者的個別情況和需求,進行調整並固定患者的髖關節,透過腳架的使用,可以更精確地定位,以確保手術過程中的準確性和成功率。
 
過程未切斷肌肉,就可將髖關節顯露得更清楚,同時術中可以X光確認人工關節假體位置,大幅減少術後長短腳的比率。
 
至於哪些狀況需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蔡醫師指出,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髖關節炎,多發生於60歲以上患者,因正常老化或過度使用造成軟骨磨損,加上骨頭之間相互摩擦、引起疼痛和活動困難。
 
此外像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常見於40歲左右患者,因長期喝酒過度或使用類固醇,導致股骨頭血液供應被阻斷,骨細胞缺乏養分,在負重部位產生塌陷,股骨頭逐漸變形,髖關節崩塌,最後導致病變壞死,令人疼痛難耐。
 
其他包括外傷骨折後的創傷後關節炎或髖關節發育不全,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也可能會需要進行關節置換。
 
60歲以上股骨頸骨折完全移位患者,需進行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也可使用正前開入路進行置換。
 
蔡醫師強調,運用微創手術,讓組織破壞少、降低疼痛感與縮短恢復期是現在手術趨勢,民眾若有髖關節退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是髖關節骨折,造成疼痛的情形,建議應與醫師詳細討論。(圖/嘉基醫院提供)

分享

員林警察分局在西東里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人身安全保護、反詐騙宣導」。(照片分局提供)

高雄今降甘霖水利署人工增雨有助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