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文一嘉義報導】炎炎夏日正是吃筍的好食節,嘉義沿海地區因有地層下陷、土壤鹽化的問題,不僅在地居民農耕不易,海岸造林工作也是相當有難度。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去(109)年6月在嘉義東石沿海地區試驗栽植原生烏腳綠竹試驗,這批竹苗由原來70公分生長到超過2公尺高,已經可以開始收成,綠竹筍單價高,未來可推廣給海岸鹽化地農民種植,不僅兼顧生計又可營造海岸防風林及提高生物多樣性,一舉數得。
嘉義林管處指出,烏腳綠竹是台灣特產,生長迅速且可扦插繁殖,為海岸防風林之潛力樹種,選擇在嘉義縣東石鄉試驗栽植45株抗鹽烏腳綠竹,竹苗來自中央研究院前研究員黃麗春博士,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培育的抗鹽烏腳綠竹組織培養苗,林地位於漁塭旁,土壤為壤質砂土且有鹽化現象,栽植環境排水要好,且竹子忌罹煙草嵌紋病毒 (TMV),所以栽種的人員都不可以有抽煙習慣。前陣子乾旱,雨量少日照強,林管處人員發現部分葉子末端有枯黃佈滿蚜蟲在吸食汁液,雖然有蟲害並不須施用藥劑,因為後來開始上演自然課程所教一物剋一物的「共生關係」,當蚜蟲出現時,蚜蟲的剋星--瓢蟲,絕不會錯過這美味大餐 ! 會將之ㄧ一捕殺,因此有瓢蟲的地方,一定有蚜蟲 ! 有蚜蟲的地方就有螞蟻 ! 蚜蟲、螞蟻、瓢蟲三者之間形成有趣的三角關係,經大雨過後滋養大地,枯黃的葉子及蟲害情況已全然改善,綠油油的竹子和林地充分表現生命的活力,雨後的夏筍也嶄露頭角了。
林管處對於試驗性培育的抗鹽烏腳綠竹,除利用儀器檢測鹽度、導電度、酸鹼度等蒐集土壤鹽度資料,並採取土壤樣本再請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檢測土壤相關特性,檢測結果表土導電度較高、有鹽化現象且偏微鹼性,後續將陸續研析竹子耐鹽的容許程度。這批試驗栽種烏腳綠竹迄今剛滿一年,還無法評估產量,未來有望推廣到嘉南沿海地區,讓農民栽植高纖綠寶石賺取綠金。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