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議會12/13日組成專案前往台翔視察,在花蓮縣議會針對台翔悶燒事件的專案考察中,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黑幕與疑慮,讓我們不得不深思,這起事件不僅是一起簡單的環保事故?背後是否有龐大利益交織的複雜情況,花蓮縣議會必須追查真相,給民眾一個合理的交代,並維護鄉親優質的居家環境品質。
台翔固態再生燃料(SRF)製造廠的運作模式及其背後的資金來源,讓人感到疑惑。該廠主要將廢木材和廢塑膠轉化為替代燃料,然而,這樣的運作方式是否真的符合環保標準?廠方在事件發生後,對於自燃的解釋顯得牽強,難道這樣的事故不在其預防範圍內嗎?更令人擔憂的是,廠方的負責人身份及其背景是否存在隱藏的資金問題?是否有中方新住民的影子在其中?這些問題亟需司法機關的深入調查。
林源富議員十分關注廠內堆置的物料問題,廠內堆置的物料高達12米,約5000噸,這樣的堆放是否符合環保規範?若廠商未依法申請固定污染源設置和操作許可,為何環保局未能及時介入處理?這樣的監管顯然失靈?面對巨量的料源無處可去,亞泥不收,鳳林掩埋場也拒收,業者也坦言必須請環保局協助去化,業者也經無計可施,林源富議員強烈質疑內有隱情,黑幕重重。
議員們也對環保局和廠方的應對措施表示強烈不滿,認為豈有悶燒就長達一個月,還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導致異味持續影響居民生活,環保局在這起事件中對廠商過於寬容,在面對如此嚴重的環境問題時,環保局應該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和態度來保護民眾的健康,軟弱的公權力會讓民眾對環保局的專業度與公信力產生質疑。
回顧過去,花蓮縣曾發生多起環保事件,涉及的利益龐大,常常讓霧裡看花的民眾感到每一次事件都水很深。例如2019年玟豪公司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被提起公訴,最終卻翻盤;2022年廚餘偷埋農地事件,業者遭起訴,但背後的利益鏈條卻鮮少被揭露。這些事件的發展,無不讓人懷疑在環保領域中,是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黑幕與不透明。
環保業者常常笑稱,「只要埋到地下的東西,就再也看不見了」、「只要東西燒了,也就變成空氣了」,這句話無疑揭示了環保界某些潛規則的諷刺。這樣的心態,是否也反映了某些官員與業者之間的默契?民眾的健康與安全又該如何獲得保障?
呼籲司法機關應強力介入調查,對於任何不法行為必須嚴懲,並確保環保法規的執行不受干擾。面對這起悶燒事件,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表面的解決方案,更需要徹底揭露背後的黑幕,還給民眾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花蓮縣的環保問題不容忽視,唯有透過透明的調查與嚴格的監督,才能真正保障我們的健康與安全。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正視問題,並對每一個涉及的環保事件給予應有的重視與處理,讓這些黑幕不再隱藏於光明之下,我們才能確保未來不再重蹈覆轍,讓環保不再成為利益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