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今天(23日)舉辦「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得獎團隊表揚活動,由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和縣府團隊,偕同創業歸故里競賽共同陪伴參與的雲林科技大學產業輔導與青創育成中心、虎尾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贈匾祝賀在113年第6屆「創業歸故里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團隊與企業。
獲獎團隊與企業包括榮獲故里金讚獎(全國冠軍)的豐漁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榮獲數位革新獎(全國亞軍)的宏昇芽菜有限公司、榮獲場域實踐獎(全國季軍)的柏香肉品有限公司以及榮獲服務推廣獎的「土地工工」團隊(點點善有限公司、踏踏休閒文創有限公司等企業),並聽取獲獎團隊分享創業心路歷程。
縣長張麗善表示,非常感謝這些得獎團隊分享他們的經驗及成功案例,未來希望他們也能跟其他青農分享經驗,讓縣內每一位青農都能對自己的土地產生熱愛,願意投入心力。
共同讓雲林的每一塊土地都充分發揮價值,也能得到相對的報酬率,希望讓所有農漁畜牧業都能蓬勃發展,大家都有穩定收入,讓青年能留在家鄉,不要再外漂。
張縣長感謝所有投入競賽的雲林團隊,在產業結構老化、勞動力缺乏、氣候異常和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的現今,雲林參賽團隊結合科技導入在地場域,利用創新技術幫助解決在地議題,實現對傳統產業的創新突破,展示地方經濟永續發展的解方。
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指出,今天表揚的團隊和企業在不同領域運用創新技術和智慧解決方案,在113年8個月競賽中,從全國283組提案中脫穎而出,最終在進入決賽的29組團隊中,除創下歷屆最佳競賽佳績。
由4家雲林團隊獲獎拿下1冠1亞1季軍1服務推廣獎,也是雲林縣團隊第3度在創業歸故里競賽中奪得全國冠軍,展現在地產業智慧化的無限潛力!
李處長說,雲林6屆的參賽團隊已累計奪得3冠3亞5季軍佳績,充分顯示雲林鄉親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與付出。
縣府歡迎尚未參賽的新創業者和團隊踴躍報名,攜手在地夥伴和縣府,鏈結創新技術與傳統價值,共同推動城鄉發展,讓雲林邁向更智慧、更美好未來。
其中獲獎的豐漁水產負責人許宏德出身於雲林縣口湖鄉,家族世代從事傳統蛤蠣養殖。但面對年長漁民勞動強度高、餵養效率低、缺工問題嚴峻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挑戰,傳統養殖模式已難以應對現代需求。
基於對父執輩養殖困境的深刻理解,結合自身曾任職於漢翔航空的工作經歷與專業所長,許宏德開始研發能夠減輕養殖勞動負擔並提升效率的解決方案。
許宏德分享表示,豐漁水產創辦於112年,初代的無人養殖船原型,由於未考慮到海水高鹽分的腐蝕性而失敗。
第一代無人養殖船經歷了一段時間研發和試驗後,成功透過手機App即可規劃船的餵養路徑,搭配AI技術結合雷射雷達、圖像等傳感資訊及運動控制微處理器,前方若有水車障礙物會自動避開,或透過路徑規劃設定達成輕鬆且自動餵養的目標。
許宏德說,第一代無人養殖飼料船具備簡單易用的操作模式,漁民僅需倒入飼料並按下一鍵即可完成餵養工作。智慧化功能搭載AI技術與雷射雷達,可規劃最佳餵養路徑並自動避開水車等障礙物,極大提升養殖效率。
傳統養殖方式需人力花費1.5小時餵養1甲漁塭,如今只需20分鐘即可完成,且單人每日可處理餵養面積提升至10甲,效率增幅高達500%。
「完美的產品卻可能不是市場所需,持續進步和修正思維比完美規劃的產品重要!」這是許宏德能奪下全國冠軍的關鍵思維。
許宏德除在113年間持續拜訪潛在客戶,聽取不同養殖戶對於魚類與貝類等多元需求,並且不間斷從一代無人養殖船使用者,聽取使用後的反饋意見,也在參加創業歸故里的競賽期間,由輔導業師和競賽的評審委員提供意見及各方協助下反覆修正,於113年推出第二代無人養殖船。
透過持續累積經驗和使用者意見不斷改良和優化產品,第二代無人養殖船採用分體式模組化設計,將電控箱與飼料艙分離,漁民只需購買一個電控箱即可搭配多個飼料艙,在多個魚塭間靈活使用,顯著降低成本。
同時,這一設計還使維修更加便捷,透過快速更換損壞部件,確保養殖操作不中斷。並預定將於今年2月推出第三代無人養殖船,透過科技創新的減法策略,持續打造一款真正符合漁民需求的智慧化無人養殖飼料船。
張縣長在聽取許宏德分享後表示,豐漁水產不僅向大家介紹了科技創新,在解決傳統養殖問題上的潛力,說明傳統養殖業也能邁向高效率、智慧化的全新里程碑。
透過智慧化無人養殖飼料船領航智慧養殖,展示以智慧科技引領臺灣農漁村轉型解方,拿下創業歸故里競賽的全國冠軍,在全國創新創業團隊樹立標竿,讓人深感驕傲,雲林人與有榮焉。
接著由宏昇芽菜團隊總經理洪正欣分享指出,他是芽菜產業的第三代經營者,8年前他從外商公司返鄉接手家族事業,創立宏昇芽菜公司。
他為改變傳統豆芽菜的品質與形象以延續家族70年芽菜事業,賣房貸款建廠,建置標準自動化流程,讓豆芽菜生產乾淨又透明。
洪正欣還引進有機農法,使用高品質有機種子,並取得多項有機及食品安全相關認證,確保產品不含農藥與化學肥料。
此外,洪正欣還投資建設透明工廠,導入智慧農業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改善傳統豆芽菜生產的勞力密集問題。還與在地農民合作,使用國產大豆生產產銷履歷豆芽菜,支持在地農業發展。
「透明、嚴謹」的過程,為宏昇芽菜帶來全聯、美廉社、王品集團和校園團膳等通路等通路,擴大市場覆蓋率及國產大豆的使用,在經營通路時也不忘幫產地銷售其他作物,進一步帶動在地農民。
柏香肉品團隊總經理陳柏吟分享表示,她是雲林褒忠人,家族經營畜牧業,曾赴美國南加州大學主修長期照護,期間開設珍珠奶茶與鹽酥雞店,6年後成功將1人小店擴展為近10人團隊。
陳柏吟父親對她擅長商業經營,鼓勵返鄉接下家業,為陪伴年邁父母並延續家業,陳柏吟返鄉投入畜牧業,接手家族養豬場,親自學習照顧豬隻,從驗孕、配種到陪伴母豬分娩,並到畜產試驗所上課提升專業知識。
陳柏吟翻修養豬場,新增水簾系統控制溫度,建置抽風設備、自動投料、自動沖洗、廢水處理等項目,改善畜舍環境悶熱髒臭,克服豬隻因環境衛生而易體弱多病狀況,將每千頭月損10隻豬情況改善至每千頭月損1隻,從99%育成率推進至99.9%育成率。
除在育成率有所建樹,在人力資源效率上提升48倍、水資源節省下750公噸(8成3)、廢水處理良率增加近1倍(50%固液分離率提升至98%分離率)、結合光電效益提供穩定現金流等等成效指標,運用智慧科技開創雲林畜牧新紀元。
陳柏吟的「農場晃晃」品牌,已獲市場認可繳交亮麗銷售成績,擦亮「雲林是農業寶地」招牌,實現農業永續經營。
「土地工工」團隊葉文宏和梁亮瑩計畫召集人分享說,土地工工是由點點善有限公司推動的提案計畫,結合在地企業踏踏休閒文創有限公司、滾動綠自然科技股份公司,好好一起有限公司從雲林出發。
該計畫將虎尾、崙背等鄉鎮棄耕地重整,在荒蕪土地植入一株株的翠綠,並與雲林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合作,聘請中高齡長者協助農務,透過種植高經濟作物如澳洲茶樹與薰衣草並加工農創商品。
同時透過友善種植,提煉出高品質農作,免費提供給罕見疾病「泡泡龍」病友,作為傷口敷料使用,達到輔療效果。該提案計畫不僅提升在地經濟發展,還促進環境復甦與社會參與,實現社會共榮!(圖/縣政府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