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與縣農會為提升雲林縣校園午餐品質,並深化學校營養師與午餐秘書對在地農漁食材的認識,今天(27日)共同舉辦「漁你麥進」食農教育活動,邀請縣內國中小學營養師及午餐秘書等人員熱情參與。
透過實地走訪食農教育場域,期能增進教職人員對在地農業文化的認識與興趣,進而將豐富的食農知識融入校園午餐及教學中,讓未來的學子們更了解並珍惜農業、環境與生態資源。
本次食農教育活動行程豐富多元。上午參與人員首先來到麥寮鄉「月光下友善農場」,在農場主人郭慧蟬引導下,深入了解麥寮以小麥命名的歷史淵源,並見證農場如何以友善耕作方式,成功復育一片生機盎然的小麥田。
透過導覽解說,營養師及午餐秘書們對於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在人體健康、土地永續及生物多樣性上的差異有了更深刻體認,並實際體驗小麥的種植方式與應用,透過小麥巧藝手作更深入了解小麥。
一位參與的營養師表示,麥寮以小麥命名的故事非常吸引她,而手作體驗也讓她更貼近農業真實樣貌,並在後安社區活動中心,享用以在地食材烹調的美味午餐。
下午由「品安鮮物」執行長林佳樺向大家介紹其獨特的養殖模式。品安鮮物結合台灣鯛與白蝦養殖,不僅能有效節約水資源,更展現循環經濟的理念。
隨後,參與人員前往品安鮮物的養殖場,親身體驗魚塭的科技應用,並進行餵魚及撒網等互動,近距離了解雲林縣的養殖漁業發展。
活動最後一站來到麥寮社教園區,參訪智慧圖書館與生活美學館,感受在地文化底蘊,並了解食農教育如何與地方文化結合。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作為農業大縣,擁有豐富農產資源,在地優質農產品應讓縣內的學童也能吃到,因此今天特別由縣府與縣農會安排學校營養師與營養午餐秘書,到產地的食農教育體驗活動。
讓負責學校營養午餐者能對在地農產更加認識,進而深入了解如何選擇更健康、安全的在地食材,並應用於學童日常飲食中,共同守護學童飲食安全與健康。
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強調,透過食農教育實作體驗,能加深飲食、環境與農業的連結,促使大家重視自身健康,瞭解在地飲食文化並加以發揚與創新,以達農業及農村永續發展。
本次活動主要以五感重新學習關於食物的知識與農事技能,不僅讓學員們親身體驗農漁業生產過程,還通過互動和交流,增進他們對食農教育的理解,為未來在校園中推廣食農教育提供寶貴經驗。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表示,透過本次「漁你麥進食農教育」活動,不僅讓學校營養師及午餐秘書們,有機會親身體驗雲林在地多元農業樣貌,更創造教職人員與食農教育場域經營者直接交流的平台。
縣府期盼藉由這樣的互動,能激發更多實際可行的食農教育案例與教學資源,讓雲林的下一代能在校園中,就能接觸到豐富且具體食農教育內容,從小培養珍惜食物、尊重環境觀念。
活動結束後,營養師們分別指出,將把此次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回校園,並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升學校午餐食材選擇與多樣性,讓學童從餐桌開始,認識並珍惜腳下這片土地所孕育的美好滋味!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