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銘/高雄報導】高雄市因應產業用水需求,擴大再生水及開發海淡水並進,將擴建楠梓、臨海再生水廠,日增供水量6.6萬噸,總計2033年日供水可達25.4萬噸;今年也將納入白埔產業園區用水評估,並爭取林園區等興建2座海淡廠,合計日產水量可達30萬噸。
高雄現有鳳山、臨海二座再生水廠營運中,為全國首座及第2座再生水廠,合計每日提供八8.三3萬噸給臨海工業區使用;因應未來新材料循環園區用水需求,將擴建臨海再生水廠日增供水量2.7萬噸,預計2033年可增供至每日6萬噸。
水利局也於北高雄推動橋頭及楠梓再生水廠,主要供應楠梓產業園區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用水,其中橋頭再生水廠興建中,目前進度超過八8成,明年1月日供3萬噸,後年增供至每日3.5萬噸。
楠梓再生水廠剛開工,將於2028年底開始供水,預計2030年可日供水7萬噸,水利局也著手擴建楠梓再生水廠增加日供水3.9萬噸,預計2031年供水;也將納入白埔產業園區用水需求,今年進行可行性評估。
此外,高雄也爭取興建2座海淡廠,總計日產水規模30萬噸,其中北高雄將設於興達電廠附近,水利署將於明年完成可行性規劃,預計2032年完工;南高雄目前規劃設於林園區,預計明年底完成可行性規劃。
水利局表示,高雄致力推動再生水計畫,由污水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供給產業作為新興水源,獲得穩定供應水量及符合需求高品質用水,增加廠商設廠意願。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