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銘/高雄報導】高市仁武區觀音湖內埤改造計畫完工,近期可望正式開放,整修期間意外發現螢火蟲聚集,經調查估算近5百隻,觀光局順勢規劃螢火蟲復育基地,成為觀音湖改造案新「亮」點。
觀音湖位於仁武區、舊名「總督埤」,分為內埤與外埤,是攔截後勁溪支流獅龍溪溪水形成的半人工湖,早期是仁武灌溉水源之一,目前由台糖管理,兼具滯洪及觀光用途。
觀音湖周邊環境清幽,吸引不少水鳥棲息,但因缺乏步道,造訪民眾不多,隨著鄰近觀音山遊客不斷增加,觀光局遂爭取9千多萬元經費改造湖畔設施。
觀光局指出,去年改造觀音湖期間發現有螢火蟲出沒,遂委託學術單位協助調查,經了解螢火蟲應為台灣窗螢,目前數量近5百隻。由於螢火蟲對水質、環境要求極高,觀光局順勢在湖畔較偏僻場域設置螢火蟲復育區。
改造計畫主要在湖畔西北側規劃約1公里長的步道,並結合生態環境,設置水生植物濕地景觀區、螢火蟲復育區及停車場;水利局同步配合堤頂步道改善約650公尺,串聯觀音湖新、舊步道。期盼觀音湖未來能成為螢火蟲在平地的最大基地。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