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特派員陳信利/嘉義市報導】嘉義市議會第11屆第5次定期會開議,市長黃敏惠今天(29日)率領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細數市府團隊在智慧交通、韌性城市、教育創新、觀光發展、青年培力、永續環境等多方面施政成果。
市長黃敏惠感謝市民與市府共同攜手,造就亮眼的經濟發展,嘉義市營利事業銷售額於去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較107年成長達36.7%,創下連續六年新高!
其中文化路夜市年吸引人潮超過1,598萬人次,住宿業營收成長超過9%、海外遊客及住宿人次增加,嘉義市在國際增加能見度,也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經濟動能。
黃市長於報告時,首先說明行政院於今年初核定「大南方新矽谷計畫」,但遺憾在計畫中未見對嘉義市的實質建設。
嘉義市地處交通樞紐、鄰近眾多產業園區,有優質醫療、教育、長照與生活機能,吸引人才進駐,是「大南方新矽谷」的最佳應援城市。
黃市長表示,面對城市升級與區域競爭壓力,嘉義市絕不能被邊緣化。「嘉義市不缺計畫」,盼中央給予嘉義市更多的支持與鼓勵,而不是讓「嘉義市 自己飼」(台語)!
即使目前高鐵聯外嘉義輕軌尚未到站,但市府團隊不氣餒,將持續以溫柔堅定的態度為嘉義市發聲,並爭取應由中央執行的重大工程,如牛稠溪環快、鐵高全額負擔、長照大樓等重大建設兌現。
同時,期盼須由地方負擔配合款的工程,如地下停車場、總圖、污水下水道二期、公36,中央能給以更大力的肯定與實質挹注,以交通建設、產業布局帶動城市再造,繼續向前行!
施政報告中,黃市長列舉多項具指標意義的開發案,如市府團隊北上出席內政部都委會,成功爭取北港路兩側開發案,採「個案變更」續審。
另有推動「大車站計畫」、「建國二村、復興新村市地重劃」、「民族國小二期公辦都更」等,展現市府團隊打造產業與生活共榮的新都心的決心。
其中,民族國小西側公辦都更第一期,創下中彰投雲嘉先例,並成功為城市招商、引入經濟動能。
黃市長說,在此成果下,市府積極推動二期開發,國產署已簽署協議書,唯教育部堅持權利價值比例,拒不簽署。國土署函示,教育部立場恐致後續執行爭議。
對於教育部未能支持地方發展,市府深表遺憾,並感到惋惜。但考量地方建設急迫,市府決定剔除教育部土地,調整範圍,加速推動招商與開發,持續為市民打造更優質生活環境。
黃市長在報告中,除細數多項重大建設,也聚焦嘉義市聚集「新經濟、新體驗、新人才、新治理」四大方向,並將融入十大旗艦計畫的施政成果。
其中,在交通建設方面,鐵路高架化進度穩步推進至49.31%,高架化工程跨越北興陸橋進行合龍,象徵都市縫合的重要起點。
嘉義大車站計畫及小小北都市更新駐點啟用,則標誌嘉義市都市更新與公共運輸建設同步並進。
另牛稠溪環快東段聯絡道已動工,台18線軍輝橋竣工啟用,補強區域交通動脈,打造更完善的產業發展與民眾通勤環境。
此外,北新路、重慶二街工程都將於今年完成,市府積極推動生活新路網,期待為市民打造更便利的生活圈。
同時基礎建設也加速推進,北棟大樓新建工程預算總經費達54億元,工程於今年4月10日開標,期待未來與南棟大樓串聯,形成市政園區新地標,不僅提升市民辦事便利性與停車服務,也活絡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推動市政機能升級。
義昌公園地下停車場、嘉北國小與崇文國小地下停車空間,增加市區停車容量,提升都市便利性與生活品質。
在智慧交通方面,市府持續推動便捷與友善的公共運輸建設,YouBike 2.0累計騎乘人次突破700萬,市區電動公車、幸福巴士使用率雙雙成長。
另為提升行人與用路人安全,市府積極導入智慧交通控制系統與智慧安全路口建設,設置AI辨識與防碰撞警示系統,打造更智慧、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此外,嘉油鐵馬道也完成全線光環境優化工程,設置智慧公廁、AI車牌辨識系統與大聲公即時違規警示系統,113年遊客造訪人次超過82萬人,提供市民及遊客更友善的自行車騎乘環境,展現嘉義市推動人本交通與永續觀光的具體成果。
黃市長指出,面對極端氣候,市府則積極透過強化區域排水、建置滯洪、減洪設施,打造韌性城市。
其中,雨水下水道施作完成率89.23%,累積改善15處積淹水熱點,滯洪設施已達68處,未來將再擴增13處,全面提升防洪與抗災能力。
其中埤麻腳排水、北排水、中排水等系統性治理工程持續推動,強化都市防洪韌性。
在污水建設方面,第一期用戶接管突破1萬5,000戶目標,連續4年接管普及率與年增率全國第一,持續推動後巷美化,提升都市基礎建設與居住環境品質。
在觀光產業面向,嘉義市自109年公告「具人文或歷史風貌之相關區域」後,民宿合法經營逐步開放,從過去只能「偷偷開」到如今可以「驕傲開」。
目前全市已有22家合法民宿,其中77%由50歲以下青年經營,68%的民宿由40年以上老屋改建而成,展現青年投入地方創生的活力。
今年「嘉義市民宿文化發展協會」正式成立,象徵民宿產業集體成長,未來將讓旅客感受更有溫度、有故事的嘉義城市魅力。
黃市長表示,嘉義市以「全齡共享」為目標,積極推動教育、福祉與青世代政策。
在教育方面,續辦「班班喝鮮奶」的同時,更是全台第一個涵蓋國中小及幼兒園的縣市,照顧學童健康、給予酪農實際支持。
另「班班有大屏」、「師師有平板」,智慧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且連續17年國中小教科書全面免費,持續打造孩子安心就學的環境。閱讀教育連年榮獲教育部全國閱讀績優獎,展現人文深耕成果。
國際教育推動有成,全市「校校有外師」,並積極與美日等國家進行教育交流,拓展學子的全球視野。
此外,南興國中第二校區探索體驗園區建置完成,推動戶外教育與水域課程,培養學生自信與挑戰精神。
在青年創業扶植方面,市府透過青創獎勵補助、青創市集、創業貸款媒合等措施,累計扶植260組青創提案,創造逾5億元經濟效益,成功吸引青年留鄉發展。
今年也再度攜手嘉義在地優質業者進軍日本,成功將在地特色伴手禮在東京食品展亮相,延伸到名古屋與東京誠品生活上架,推動嘉義好物走向國際。
同時推動女力社企、有事青年行動競賽、二地居游牧者計畫,打造嘉義市成為磁吸青世代創業、就業及好生活的城市。
黃市長說,社會福利方面,持續推動孕婦產前檢查與乘車補助、提高生育津貼、補助嬰幼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並擴充托嬰中心量能,營造安心生育環境。
長照方面,嘉義市持續榮獲衛福部業務考評全國第一,設置輔具資源中心「溫暖嘉居」,推動失智友善、樂齡勇壯城、醫療參與社區照護等創新措施,成為世代宜居城市典範。
黃市長指出,嘉義市以永續為核心,積極推動淨零轉型與環境友善城市建設。今年1月16日正式施行《嘉義市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推動綠能、減碳、韌性轉型,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
市區低碳校園認證達成率達100%,展現教育與環境同步並進的成果。
同時,市府積極推動木都3.0計畫,打造「嘉有木屋」品牌,透過街道串連、木屋修復與街區活化,吸引民眾參與走讀導覽活動,持續帶動城市美學與經濟,並以體驗經濟振興舊城區、帶動人潮,以打造街區品牌。
此外,也積極推進「創生四館」建設,包括創生願景館、西市場數位翻轉基地、舊興中派出所及東門派出所文化基地,活化老舊空間,打造新創與文化並進的展演平台。
在施政報告最後,黃市長邀請民眾一同展望未來,今年12月將舉辦「320+1嘉義城市博覽會」。
將以「百年治理風景」、「環境建設巡禮」、「城市創生共振」三大主題,全面展現城市治理、文化創生與永續發展的成果,期待眾人一同見證嘉義市邁向幸福城市新篇章!(圖/市政府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