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虎尾鎮一年一度的中元文化祭,正積極爭取登錄為「縣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這個被譽為「北基隆,南虎尾」盛會,於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當晚迎來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現場訪視。
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與會者除文化資產審議委員,還有虎尾鎮公所及8大普度區代表們,共同展現地方對於此項文化資產的重視。
虎尾中元文化祭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規模成形於日治時期。它融合清代以地方神祇為主的「大崙腳普」與日治時期新移民向舊居地亡魂祭拜的「市普」形式。
1999年這項活動重啟,並在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的整合下,定調為「感恩月」。
每年一到中元節,虎尾全鎮便劃分為7個普度區(2023年起擴增廣雲宮張李莫府廟為第8區),各區紛紛搭建起華麗的祭壇,準備各式牲禮、糕餅與蔬果。
入夜後,整個市街沐浴在璀璨的燈海與歌舞聲中,場面壯觀,也讓這場普度盛會年年都吸引數十萬人潮共襄盛舉。
陳處長說,本次訪視,委員們讚許虎尾鎮公所在協調8大普度區上的努力,並肯定8大普渡區為爭取登錄所做的付出與奉獻。
經現場勘查與評估,審議委員會決議將虎尾中元文化祭「列冊追蹤」,代表它已具備成為無形文化資產的潛力。
同時,委員們也提出寶貴建議,期盼提報單位未來能更深入地強化普度歷史脈絡、各普度區的緣由與特色說明,並將東區、北區以外的其他普渡區納入明年訪視重點,以呈現更完整的文化內涵。
這次的訪視不僅為虎尾中元文化祭的傳承開啟了新篇章,也為這項深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增添邁向無形文化資產認定的希望。(圖/文觀處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