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鄉
嘉尚好禮
光影夢境
媽祖文化節
雲林表演廳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東海之夏
嘉義市防災資訊網
拒售菸品喬裝測試
114雲林全運會
旅讀水林狀元村
雲林縣立田徑場
114雲林全運會
雲菁人才培育年
嘉義市購物節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114雲林全運會
廠商廣告

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縣報導

後備力量總動員
迷彩與黃背心同行|後備力量總動員
災後光復街頭看見希望的顏色
關懷災民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災發生已超過半個月,光復鄉與周邊地區至今仍深陷災後泥濘。國軍聯合第二作戰區與西部各單位,累計超過萬人次官兵火速支援災區復原,不僅出現在重災路段,更在光復火車站、社區巷弄等地,帶著圓鍬、鋤頭穿梭其中,成為當地最堅定的力量。

慰問
激勵

這場看似「國軍」主導的支援行動背後,其實有一股不為人見卻舉足輕重的力量默默推進,花蓮縣後備指揮部,與來自全縣13鄉鎮市的輔導幹部,以及不畏風雨、從外縣市主動南下的國防志工們。

災區背後的導航者:後備指揮部全力協調、即時應變!

此次洪災雖來得突然,但花蓮縣後備指揮部在新任指揮官鄧宏年上校的帶領下,迅速扮演起災區與各單位之間的「橋樑」。每天一早,鄧指揮官親自率領官士兵深入各受災點,了解第一線實況,再依據地形狀況、人力所需與民眾困難,統整資訊後回報相關單位,讓後續兵力與機具調度不再延誤、不再重疊。

後備指揮部熟悉在地社區運作,能快速掌握各村落急需的支援方向;同時也居中協調各軍事單位與地方政府間的合作,發揮整合資源的核心功能,讓有限的支援發揮最大的效益。

志工黃背心|穿梭災區角落,為居民點亮希望!

除了來自軍方的支援,花蓮縣13鄉鎮市後備輔導中心的輔導幹部,也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工作。近期適逢連續假期,多位外縣市的後備輔導幹部與國防志工,也不約而同主動請纓、趕赴花蓮災區支援。

他們穿著醒目的淡黃色「國防志工」背心,手持清潔用具、搬運工具,出現在光復重災區的街頭巷尾。他們不是當地人,但走在泥濘道路上的身影卻如同家人般親切。

許多居民感動地表示:「不是只有部隊在幫忙,還有這些國防志工哥哥們,默默地來幫我們清垃圾、搬東西,真的很感謝。」

鄧宏年上校 指揮官表示:「面對突發災害,每一位投入現場的官兵與志工,都是無名英雄。特別是我們花蓮後備指揮部的同仁,除了現場協助,更重要的是在背後統整資訊、調度資源、協調單位。我更要感謝那些從外縣市前來支援的輔導幹部與志工朋友,你們的出現,是花蓮人心中最大的安慰。」

花蓮縣後備委顧團團長韋吉俊表示:「這段時間我看見的不只是國軍的專業,更看見後備與志工們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很多人放棄休假來幫忙,有的甚至是退休多年的志工,仍舊穿起志工背心走進災區。這不是義務,而是對故鄉最深的愛。我深深感謝你們。」

綠豆冰沙送暖|前線官兵與志工感受社會支持

在光復鄉花蓮糖廠前進指揮中心,每到中午高溫最烈之時,一群滿身泥濘的官兵與志工短暫休息片刻。為慰勞這群揮汗如雨的夥伴們,花蓮縣後備委顧團長韋吉俊與總幹事陳勁曄親自到場送上加菜慰問金與清涼綠豆冰沙,補充體力,也傳遞社會的肯定。
所有的志工輕聲說:「不是為了掌聲而來,但能被關心,就知道我們不是孤軍奮戰。」

後備指揮部:關鍵時刻的在地力量
過去大眾對「後備」的印象,常常只是支援角色;但這次災後行動讓人看見他們作為「在地戰力整合核心」的能力。從即時掌握災情、規劃動線,到橋接中央與地方、軍隊與社區的協作,花蓮縣後備指揮部展現出高度的行動效率與彈性應變,正是災後重建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穿著黃背心的志工們,不論來自何方、不論年齡職業,皆用實際行動說明:「協助重建,不是任務,是信念。」

一場災害考驗的不只是機具和人力,更考驗的是團隊默契與凝聚力。後備體系與志工網絡聯手,讓災後的花蓮,不再孤單;穿越泥濘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讓家更快站起來。

分享

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開幕 以音樂與科技展現布袋戲創新魅力!

細菌戰|看不見敵人的戰爭,光復災區天熱異味重,台灣愛酵環保協會總動員,展開滅菌大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