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今天(27日)下午於四湖鄉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舉辦「114年度官學醫合作連繫平台第二次聯繫會議」,期藉此平台推動跨域交流、強化合作網絡,並促進公共資源整合與共享。
參與單位包括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雲林地方法院、雲林地檢署及雲林縣調查站、四湖鄉公所等代表共襄盛舉。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海線地區雖資源相對有限,但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與在地文化,是雲林極具發展潛力地區。
縣府近年來積極投入各項資源,推動教育機會均等、行動醫療服務、水域環境治理與觀光振興,期盼透過跨域合作機制,讓偏鄉成為永續發展的新亮點。
張縣長強調,唯有地方政府與學術界、醫療機構及司法系統共同攜手,才能建構出更完整、更有韌性的社會支持網絡。
縣府計畫處長李明岳指出,「官學醫合作聯繫平台」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穩定運作邁入第9年。平台初衷在於架起縣府與學術界及醫療單位間順暢溝通的橋樑,集合多方力量,打造資源共享與夥伴互助的聯合治理機制。
接續上一場會議持續納入地方法院、地檢署與調查站等單位擴大合作範疇,深化跨域合作的深度與完整度,強化平台整合各界資源,共同推動地方治理與發展。
李處長說,本次會議特別融入在地特色與永續發展理念,特別設計分組體驗課程,與會者可依興趣選擇參與「風箏衝浪體驗」或「食農教育」活動,讓與會者在輕鬆互動中拉近彼此距離。
其中風箏衝浪體驗由專業教練帶領進行,讓與會者親身體驗三條崙海域之美,並瞭解海洋教育與水域運動如何結合在地發展與環境保護。
食農教育活動則強調環境與食材知識,並促進團隊合作與健康飲食觀念的推廣,營造良性交流氛圍,促進機關間的合作與互動。
李處長表示,這場會議特別選在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舉行,並結合水域活動與在地體驗設計,正是希望讓與會人員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更深刻感受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雲林縣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與海洋資源,縣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友善水域、海洋教育與環境治理等政策,展現對自然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他強調,透過實際體驗與跨領域交流,讓永續不只是理念,更是日常中可以實踐的行動,這正是縣府積極推動永續治理的核心精神。
李處長指出,「官學醫及院檢調平台」自成立以來即致力於推動跨領域合作,提升地方治理的廣度與深度。
此次會議特別選在海線地區舉行,除展現在地教育與環境治理成果,也進一步讓與會者深入理解偏鄉實況與挑戰。
未來縣府將持續透過平台機制強化部門聯繫,推動政策在第一線落實,為雲林偏鄉打造更永續、更有希望的未來!
◆本次會議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多項核心價值,包括:
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透過醫療資源整合與偏鄉照護服務,提升民眾公共健康與生活品質。
SDG 4:優質教育—促進在地人才培育與終身學習機會,推動海洋教育與地方知識扎根。
SDG 6:潔淨水與衛生—結合水域治理與環境教育,提升沿海地區對水資源保護與衛生安全的重視。
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建構跨域協作的治理模式,強化地方韌性與社區整合力。
SDG 13:氣候行動—落實低碳會議原則,選擇具永續理念的場域與活動設計,強化氣候行動意識。
SDG 14:保育海洋生態—推動水域友善利用、海洋教育與生態永續,守護沿海環境資產。
SDG 17:夥伴關係—強化公部門、醫療、教育、司法等多元系統的合作與資源共享,打造聯合治理平台。
縣府期盼透過多面向的行動設計與政策結合,展現以SDGs為行動框架的永續治理實踐態度,致力於讓永續理念在地方層級真正落地、生根!(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