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昨天(8日)舉辦「智慧水環境監測及改善」科學一日研習營隊,邀請斗六高中、西螺農工、永年高中與維多利亞實驗中學學生齊聚雲科大,展開一場融合AI科技、環境教育與永續思維 跨域學習之旅。
活動由教育部補助STEM計畫「以智慧水環境監測及改善培育綠領女性人才」指導教授郭昭吟主持與籌劃。維多利亞中學部校長孫嘉芳、西螺農工主任劉至曜等來賓到場加油鼓勵,學生們分組互動、熱烈交流,現場洋溢青春氣息。
隨後進入主軸課程,由電子系王斯弘老師講授「AI智慧水環境監測與數據分析」,帶領學生認識AIoT技術與智慧城市應用。
接續由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程孔祥慧老師分享「碳費上路、ESG 當道:你準備好了嗎?」以淺顯易懂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氣候政策與企業永續責任。
下午課程由郭昭吟教授領軍的助教團隊熱力接棒,現場瞬間變成小型創客實驗室!
學生們擺開檢測器具,開始進行「水質快速分析實作」,從水質檢驗筆快速量測 pH觀察水樣變化,個個都神情專注、動手實作、討論不斷。
助教團隊穿梭在各組之間,指導學生操作、講解原理,教室裡瀰漫著滿滿學習熱度。
隨後登場的是令人熱血沸騰的STEM挑戰任務!學生們分組腦力激盪,結合上午學到的AI智慧監測概念,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環境監測×AI×碳管理」創新提案。
活動現場由王斯弘、孔祥慧及智慧科技學院潘志龍老師、環安系萬騰州老師共同指導。
有的組學員想用感測器監測校園水質、有的組發想自製AI水質預警App,還有人構思如何將數據與碳排管理結合,讓永續更接地氣。
師長們適時給予建議與鼓勵,現場討論聲與「啊~原來如此!」驚呼聲此起彼落!
學生們嘗試以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成果發表時,各組學生自信展示創意構想,老師們熱情互動與鼓勵,氣氛熱烈!
此次活動象徵「環境監測×AI×碳管理」理念,正式走入高級中等學校校園,為學生搭建與大學科研接軌的橋梁。
計畫主持人郭昭吟教授是全球頂尖的科研女性學者之一,榮獲「世界終身前 2%科學家」殊榮,其研究涵蓋水處理與再生資源化、智慧水環境監測等領域,發表高品質論文逾百篇,並主持多項國科會及產學合作計畫。
郭教授強調,前瞻科研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知識扎根教育現場,牽手高中學生從基礎開始培育,是雲科大團隊最核心的使命!
她希望藉由科學營活動,啟發學生對環境科技的興趣,進而培育具備環境素養與科技應用能力的綠領女性人才。
維多利亞中學部校長孫嘉芳除到場鼓勵,並特別全程參與活動,落實教學相長,親自與學生一同發想科學議題、交流創新構想,展現對科學教育推廣的熱忱與前瞻視野。
活動結束後,所有參與師生均獲得雲科大核發的研習時數證明,象徵此次活動為高中階段科學教育實作化的重要里程碑。
郭教授指出,這場科學營只是起點,未來將持續攜手更多學校與企業,共同推動科研與產學合作。
她並預告明年4月將舉辦成果展,讓學生的創新提案與實作成果有機會進一步展示與應用,實踐大學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精神,讓科學教育從校園出發,向地方與世界擴散!(圖/雲科大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