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高哲翰教授專文)在全球科技犯罪與跨境詐欺猖獗之際,警政署長張榮興以明確方向推動 AI法治、科技警政、跨領域協作與全民防詐,使台灣警政體系全面升級,展現近年少見的改革力度。此一方向獲AI法治與科技治理學者高哲翰講座教授高度肯定,並指出這代表台灣正式邁入「跨領域智慧治安新紀元」。
張榮興署長上任後,面對 AI語音詐騙、深偽影像、金流跳板等新興犯罪特性,強力推動三大方向:
一是科技破案制度化,導入 AI金流預警、影像辨識、社群詐騙攔阻等系統;二是跨部會協作常態化,與數位部、NCC、金管會、金融機構及社群平台建立即時合作機制;三是全民防詐規模化,讓民眾、學校、金融端及媒體共同形成社會性的防護網。
高哲翰表示,張署長的改革並非單純的科技升級,而是「法治與偵查文化的現代化」。AI在治安中使用必須同時兼顧可解釋性、隱私保障與公平性,「科技不能凌駕法律,台灣正在建立自己的 AI法治典範。」他認為張署長的制度設計,使科技偵查有章可循,也更能被司法機關採信,是成熟文明的重要象徵。
在張署長的推動下,各縣市警局已展現成果:台北市以 AI 智慧路口降低重大事故;新北市以 AI通話預警保護長者;台中市透過犯罪熱區分析提升巡邏效率;高雄市與社群平台合作迅速下架詐騙廣告。高哲翰指出:「科技警政已不再是口號,而是確實落地的治理能力。」
高教授強調,未來的警察必須具備科技、法律、犯罪分析等跨領域能力,「這不只是人才培訓,而是國家安全戰略。」他認為台灣在 AI治安治理上的制度設計已與國際接軌,甚至具有成為亞洲標竿的潛力。
張榮興表示:「科技是警察的第二戰力,但守護人民的初心永遠不變。」他也感謝學界、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的共同參與,強調將持續推動科技警政深化,讓民眾感受到更安全、更透明、更即時的治安服務。
科技不能取代溫度感知力成關鍵能力
張榮興更指出,AI技術雖能協助分析犯罪熱點、辨識人臉與車輛,但無法理解人心、感受現場氛圍,也無法建立社區信任。「AI再強,它依然只會邏輯;人類最寶貴的,是感知、直覺與生命智慧」。
張榮興強調,警察工作本質是「人」的藝術,需要透過人性感知溫度與民眾建立連結。建立有人性感知溫度的警民關係,編織社區安全網。
高教授指出,「未來最強的警察,不是科技最強的,而是感知力最敏銳、直覺最準確的人,」並強調:「正義,不該只是一條冰冷的法條,而該是一個溫暖的實踐。當警察有了人性感知溫度,法律也就有了人性。」
高哲翰總結指出:「在 AI與犯罪快速演化的時代,台灣能以法治、科技與跨領域智慧警政、人性感知協作同步前進,是值得驕傲的治安進步。」他認同張署長的領導,也期待這股改革力量成為台灣治安文明長期穩定的關鍵基礎。
報社資訊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