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全運在雲林
嘉市潮選店
日本沖繩月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光織影舞
業配廠商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團隊在享譽國際的顯微重建外科權威醫師陳宏基院長帶領下,運用先進顯微技術發展出創新高階的「以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藉此解決患者吞嚥功能異常的難題,也樹立了食道重建領域新的里程碑,創造人類福祉,榮獲今年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殊榮,將於12月17日下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接受大會頒獎表揚。
 
陳宏基院長醫療技術團隊獲獎的項目:「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解決會厭軟骨損傷或功能異常Solution to epiglottis injury and dysfunction–Diversion loop of free jejunum flap」。他帶領的整形外科團隊成員包括,外科部方信元副院長、李建智主任、劉恩瑋主治醫師、許家愷住院醫師,以及臨床合作的復健部部主任林千琳、麻醉部主任陳坤堡、耳鼻喉部主任蔡銘修、耳鼻喉部喉科主任鄒永恩、神經部主任蔡崇豪、醫學影像部主任陳永芳、血液透析科主任郭慧亮及一般外科主任楊宏仁。
 
享譽國際的顯微重建外科權威醫師陳宏基院長表示,台灣地區患有呼吸道與上消化道疾病的民眾不在少數,不論是器質性或是功能性病變,許多此類型的疾病都可能影響到人體的吞嚥、進食,嚴重者可能需要相關手術治療。
 
但許多此類患者即便接受了相關的治療後仍有吞嚥困難的情況,此種症狀在下咽部疾患的病人尤其佔多數,可能會有無法進食、會厭受傷容易嗆咳而導致肺癌等現象,更甚需要長期依靠鼻胃管、腸胃造口、全靜脈營養給予來進行營養支持。
 
據衛福部資料統計,目前居家照顧服務多為長期臥床行動無法自理的病患,高達85%比例為身上的管路照護,特別是鼻胃管為大宗,這類病患無法自己正常經由口進食,因此需長期由鼻胃管餵食;健保資料庫近20年來,好發吞嚥困難診斷的患者高達22511人,一年的健保支出約為一億三千萬元。
 
面對這樣病人,對於各國的整形重建外科醫師都是一大挑戰。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的陳宏基說,團隊研發並創新了新技術「以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此為一種高階困難顯微手術全新手法,其運用顯微手術的技巧加以縝密的術前計劃而能達到重建的目的,藉此解決吞嚥功能異常的難題,也樹立了食道重建領域新的里程碑。
 
中國醫藥大學指出,陳宏基院長醫療技術團隊在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過程,大大降低傳統消化道重建帶來的副作用;相較於傳統消化道重建手術,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的特性便是有較低的滲漏率,較低的術後消化道狹窄發生率,較好的吞嚥功能,較少的消化道症狀。
 
「以繞道腸道做食道重建手術」最主要目的便是完成高階困難顯微重建之時,可以不必再受限於單一消化道途徑的進食路徑,如此便可大大減低食麋經通過會厭進入呼吸道,且外觀無甚異樣,患者接受度高,且能大幅降低管路照顧的社會成本支出。
 
最令人稱道的是,陳宏基還獨創以「腸道重建發聲器」,讓病人可以重新從口腔進食並發聲,並成功完成多起複雜重建,使病人重返正常生活,這樣的創舉吸引了各國的關注,許多的醫師慕名來台學習,將臺灣醫療軟實力發揮得既廣且深,讓更多的國家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認識台灣。

分享

中彰投分署勞動學苑職訓課程 助失業婦女網路創業再出發

中市清水國小與日本北海道清水小學、御影小學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