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施志昌28日在台中市議會財經委員會業務質詢指出,市府表面上每年平均舉債金額下降,甚至收支平衡,看起來財務狀況很好,但實際上是靠了515億的土地換來的。施志昌表示,未來土地的取得成本只會愈來愈高,盧市府這種出賣台中未來的方式,根本無法讓財政永續。
施志昌指出,目前台中市政府的財政狀況表面上很好,實際上卻面臨衰退,是用出賣台中的未來換來的。他舉例,一般企業「本業」是否成長,會去觀察營業利益或是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是本業銷售產品所產生的利益,而營業利益率,就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本業是否有成長。而毛利或是每股純益則可能因為處分資產、轉投資等等而影響,長期來說,若是營業利益無法增加甚至減少,這家企業就將面臨衰退。
施志昌表示,若是從前面的營業利益的概念來說,台中市政府的財政問題基本上是面臨衰退,地方稅收入從108年的477億下降到465億。當然,市府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但相比於盧秀燕市長接手市府至今,歲出規模從107年的1187億增長到今年的1515億,歲出規模成長了27%。這基本上衝擊到財政的永續。
施志昌指出,盧市府不斷吹噓財政結構在改善,靠的是什麼?就是賣了超過515億的土地。這些就像企業的轉投資跟資產處分,對於財務的長期改善並沒有太大助益,當無地可賣,對市府財政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施志昌表示,此外,土地的取得未來成本只會愈來愈高,而許多建設都需要土地,像是社會住宅、青創專區、運動場館或是表演中心等等,若未來要設置都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但市府賣地創造財政平衡的方式,基本上可以說是目光短淺的做法,只是將現在的成本轉嫁到未來,這種炒短線的做法,未來都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財政局長羅仙法回應表示,台中市政府歲出規模從108年原預算的1246億元增加到111年的1512億元,成長幅度逾21%。歲入規模則從108年原預算的1089億元增加到111年的1416億元,成長幅度30%,可見開源確有成長。
羅仙法指出,104年至107年的平均賒借收入決算數為112億元,而108年的賒借收入決算數為49億元,109年更無賒借;決算盈餘為5億元,是縣市合併十年來,首見盈餘。可見節流有成,才能創造盈餘。
針對台中市舉債預算,104年至107年平均每年的216億元,急遽減少到111年的96億元,是縣市合併以來最少的賒借預算。預警前尚可舉債額度由市長盧秀燕接任時的88億元,增加至111年年初的372億元,成長幅度323%,是六都第一。
羅仙法說,未來市府仍將嚴守財政紀律,達到「以財政支援建設、以建設培養財政」的良性循環,持續推動市政建設與社會福利,完成富市台中,新好生活的願景。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