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碧珠員林報導〕員林誼真扶輪社例會,邀肝癌主治醫師林敬斌,以﹁如何遠離癌症威脅﹂為題專題演講,林敬斌說,定期健檢是保障健康最重要途徑,也是現代人延長生命,延緩死亡良方,他提醒大眾:﹁定期健檢,遠離癌症威脅,活得長壽,活得健康﹂。
誼真社長蕭玉書說,林敬斌博士是員林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也是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為國內肝癌防治專家,為宣導防癌常識,特邀林主任演講,期盼誼真姐妹配合衛生署癌症篩檢廣為宣導,減少癌症罹患機率。
林敬斌醫師指出,隨高齡化社會來臨和生活型態變遷,癌症發生率持續攀升中,其中的肺癌已連續12年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的第一名,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5%,為何肺癌會成為要命的新國病呢,因﹁環境中汙染物質造成空氣汙染,接觸到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都有可能造成肺癌,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達到最好治療效果。早期肺癌大多無症狀,如有症狀而診斷出肺癌病患,有75%已發生局部轉移或遠處轉移,想要找到早期肺癌,林敬斌醫師說,比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
林敬斌主任說,據國外報告,定期做胸部X光片,或痰液細胞學檢查,其實無法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因為較小的病灶只有透過解像力佳的電腦斷層攝影掃瞄才能發現,若能透過篩檢在最初期發現,其5年存活率相當高。如是3公分以下,且沒有淋巴轉移的1A期,就台大醫院來說,5年存活率有9成以上,全國平均也有8成,到了4公分以上或有遠端轉移的1B期,5年存活率也有7成。若到第2期,5年存活率就掉到5成,第3期降到3、4成,第4期只剩2成不到。
﹁不健康長壽餘命﹂創新高,台灣醫護模式需翻轉,林敬斌醫師說,全球正迎來史上最快速長壽現象,如何在長壽之餘還能壓縮失能,達到健康長壽,已是全球共識。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餘命雖連年創下新高;但台灣不健康餘命也逐年升高,2018年不健康餘命8.41年,更創下歷史新高,為什麼政府早在2016年就推動一系列長照政策,台灣不健康餘命仍不斷攀升?關鍵在於過去的醫護方式,不適用於當代長者。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中有五成以上患有三種以上慢性病,其中,有高比例人口同時有失能、失智問題,面對如此多重健康風險,醫界需要重新對醫療服務做出評估,過去醫護模式是將各項病理症狀分開處理,更合理方式應是追本溯源,找出疾病源頭,並從多元面向避免疾病發生。
﹁黃帝內經﹂提到:﹁上醫治未病﹂和﹁聖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即是耳熟能詳﹁預防勝於治療﹂觀念,現代比較流行的常用語就是﹁預防醫學﹂。因癌症發生可能因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世衛指出,3至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存活率。依國健署統計,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 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 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 死亡率。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男性26%死亡風險。
林敬斌強調,﹁生活習慣、社會心理、慢性疾病、家庭因素﹂等都是疾病產生因素,面對老化人口帶來的沉重醫療負擔,台灣醫界又該如何整合科技、推動零失能的高齡社會,定期健檢是保障健康最重要途徑,透過每年健檢,在自己生命中蓋上一格﹁健檢合格﹂標章。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