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特派員張柏東/花蓮報導
感謝:專業導遊鍾顯榮提供圖片
海葵颱風離境後,花蓮縣專業導遊鍾顯榮,帶著台北的貴賓在壽豐鄉白鮑溪尋寶,大家都驚聲尖叫的好好玩,大水沖刷過後河床平整,台灣玉都跑出來了!
新聞辭典:白鮑溪
白鮑溪,舊稱白鮠溪,是台灣花蓮溪的支流,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發源於木瓜山南麓。白鮑溪
特色
溪床富含豐田玉及蛇紋石等寶石礦。在溪口處可以看到河川襲奪產生的襲奪彎等特殊地形,這裡的河川襲奪作用敘述著白鮑溪、荖溪、文蘭溪和鯉魚潭多年風貌,為非常特殊的歷史地景。
生態
因溪水水量豐沛、水質潔淨,在溪中及溪床常可以看到蝦虎、苦花魚、拉氏清溪蟹、鉛色水鶇等生物。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新聞辭典:臺灣玉
一種閃玉,主要由透閃石和陽起石等礦物組成
臺灣玉(英語︰Taiwan Jade),又稱豐田玉、臺灣閃玉、臺灣碧玉或臺灣軟玉,是一種閃玉,色澤呈淺綠至深綠,產於花蓮縣的荖腦山地區。最早於1956年被廖學誠鑑定出來,1965年開始大量開採,1978年因產量減少而逐漸沒落。
世界各地出產閃玉的國家很多,在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波蘭、澳洲、紐西蘭和韓國等皆有產出。1960-1970年代是臺灣為閃玉加工的全盛時期,出口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臺灣生產的綠色閃玉而聞名全世界,因得「臺灣玉」之名。
發現歷史
1932年,日本人在花蓮荖腦山打獵時發現石棉,石棉是隔熱效果最好的絕緣體,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進入山區大量開採石棉作為戰備物資。然而,當時與石棉共生的閃玉被視為毫無價值的廢石,成堆傾倒於溪谷中。1956年,臺灣省立工學院(國立成功大學)礦冶系香港僑生廖學誠於暑假參加救國團的臺灣東部礦產調查大隊,在豐田附近的河床上撿到廢石,帶回實驗室磨成薄片研究,鑑定出那些廢石即為「臺灣玉」。1965年,香港大學地理地質系主任戴維斯(Dr. Davies)由當時任職臺灣省地質調查所的譚立平陪同,前往勘查位於豐田的礦場,證實當地有豐富的玉礦,於是掀起一股採玉熱潮。
礦物組成
臺灣玉主要是由含鎂之透閃石Ca₂Mg₅Si₈O₂₂(OH)₂或含鐵之陽起石Ca₂Fe₅Si₈O₂₂(OH)₂的角閃石類礦物所組成,顏色有淺綠至深綠色,當含鎂量多時,顏色偏淺;含鐵量多時,顏色偏深。臺灣玉最大的特色是含有較多黑色的鉻鐵礦,另外會與石棉、滑石、黃銅礦、鉻尖晶石、鈣鋁榴石等礦物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