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碧珠員林報導〕推廣母語教學,大葉通識中心出奇招,以「民俗戲劇」方式推廣社區母語。
推廣母語教學,最近幾年方興未艾,推廣方法也包羅萬象,但以「民俗戲劇」教學方式推廣母語,讓學童學到母語,又可了解民俗戲曲文化,大葉創意可說是先驅。
大葉通識中心教師廖賢娟,執行「彰化生活美學館112年中台灣社區母語計畫的在地行動方案」,基於她過去幾年在大葉成立中部大學第一個學生社團「高甲戲曲社」經驗,精心策畫「交加」構想,結合學生社團志工活力和傳統音樂藝師許村和老師專業,深入村東、華南兩國小,以母語教導學童認識高甲戲曲,教學方式活潑有趣,又可操作高甲戲曲樂器,參加的小朋友玩到欲罷不能。
廖賢娟老師說,母語推廣與生活結合,她和許村和老師用母語「唱與說」簡易高甲戲曲詞,介紹高甲戲曲起源和發展樣貌,希望學童偶遇或參與廟會活動,可用高甲戲曲的北管音樂,並用母語介紹。
對「交加」一詞的緣由,許村和老師說,「交加」發源於福建泉州「高甲戲」,以南管音樂為底,吸收北管的音樂,「南北交加」特色,「交加」的閩南語唸法與「高甲」相似,「交加戲」又稱「高甲戲」。
華南國小校長吳聖威讚許廖賢娟老師「用本土語言教授傳統文化戲曲」創意,學生也從未接觸這種方式,因此樂意參與「交加」活動。
廖賢娟老師說,以「母語推動傳統戲曲」創意,經過驗證確實可行,其他單位如有這方面需求,她和許村和老師都很樂意提供。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