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
樂齡健康學習平台
嘉義優鮮
運動i臺灣 雲林動起來
雲林首次篩
慢遊雲林-抽百萬名車

【記者陳信利/嘉義市報導】嘉義市術美館2024申請展徵件,經歷為期2個月公開徵件,共有54組展覽計畫完成投件,審選結果由王紫芸、洪鈞元、莊馨怡、陳泓易、陳肇彤等5組優秀展覽計畫入選!
 
入選5組計畫包括:王紫芸/《時光之境—裘安‧蒲梅爾、王紫芸創作聯展》;洪鈞元/洪鈞元個展《義方》;莊馨怡/莊馨怡、古睖久古展覽計畫《區間遺跡》;陳泓易/《傾聽樹木的聲音—菅野麻依子、楊奕軒雙個展》;陳肇彤/陳肇彤個展《空間投影學》。
 
嘉義市立美術館為推動視覺藝術創作發展,鼓勵實驗性的創作與策展提案,增進藝術家與市民大眾互動交流,開放該館2樓特展廳,作為申請展展區使用。
 
從開館以來已有20組展覽計畫獲選並排定於此區展出。申請展除提供機會作為國內外藝術發表平台外,並期許嘉義成為臺灣當代藝術重要的生產場域。
 
市長黃敏惠表示,回溯「畫都」美名,是奠基在嘉義作為藝文往來重要人文發展勝地,透過嘉美館的申請展,促進了跨區域的藝術交流,使嘉義與各地藝術家有機會大展所長。
 
同時經由向觀眾展示各式各樣不同形式、媒材、內容展覽,讓嘉美館成為當代畫都藝術交流場所,激發更多創新藝術構想,並延續嘉義人文薈萃美好傳統。
 
嘉美館指出,「2024申請展徵件」經歷為期2個月公開徵件,計有54組展覽計畫完成投件。徵件採不限類別、內容、形式、媒材方式,鼓勵藝術家展現創作的多元性。
 
本年度審查委員團隊,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所長蔡佩桂、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鄭勝華及獨立策展人陳寬育共同組成,最終遴選出5組提案,
 
其中入選的《時光之境–裘安•蒲梅爾 王紫芸創作聯展》,參展2位藝術家裘安‧蒲梅爾 ( Joan POMERO ) 與王紫芸分別來自法國與臺灣,將展場規劃成一時間劇場。
 
將展現各自擅長的不同手法,使用線捲、肖像、物件等方式,構成一複數的作品語言,期待兩人能激發出不同的對話,與觀眾產生共鳴。
 
另以影像敘述歷史為主軸的展覽計畫《義方》,建立於在相片、文件、檔案與紀錄片等具有田調手法的研究方法上,藝術家洪鈞元試圖勾勒林義方(1926-2018)的生命歷史與時代的關係,以及與嘉義之間的歷史變革。
 
期待該展能帶來民眾對歷史的重新想像,並且提出不同的感性史觀。
 
莊馨怡、古睖久古展覽計畫《區間遺跡》,重新思考遺跡意義的展覽計畫,試圖指出遺跡的「區間狀態」,以及遺跡作為過渡空間的臨時歸屬感。
 
同時,也觀測這些區間、尚未劃分的歸屬感,是如何默默地影響空間中的主體。
 
本展覽將座落於臺東成功至都歷之間的三間廢棄教堂,以及羅東廢棄家屋作為基地,展開一系列測繪創作行動計畫。
 
此計畫對於當代物質文化與主體存在的交互關係,有著多層次的反思與深刻的凝視。
 
陳泓易策展《傾聽樹木的聲音—菅野麻依子、楊奕軒雙個展》,根基於之前長期的環境行動研究,也回應嘉義的歷史性林業。
 
該策展聚焦以樹木為主題,以楊奕軒細膩描繪由樹木構成的山景,包圍起菅野麻依子亦桌亦河的木作雕塑,多重地詮釋樹木所給予我們可見與不可見世界。
 
陳肇彤的《空間投影學》展覽計畫,以4組作品,呈現生活周遭種種關於錯位、縫隙、視角差異等細微的感知樣態;或者說某種專注於誤差的詩學。
 
提取日常場景和既有的生活印象為創作「素材」,並以熟悉的空間與物件為觀看「媒介」,經由對前述兩者的再製及重組,試圖揉捏、褶疊人們線性的思考路徑。
 
展覽像是在提議:只有透過迂迴反覆的觀察,才有機會看到更多的細部與另種輪廓。
 
嘉美館表示,上述5組入選展覽計畫,將安排於2025年展出檔期,展覽的多元樣貌,都展現了藝術家對所見世界的觀察,並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回應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各種議題。
 
無論是回望歷史長河中的種種變化,或省思當代人類所面臨的處境,皆值得觀眾期待。(圖/嘉義市政府提供)
 
◆主圖說明:裘安·蒲梅爾〈Clepsydra〉2021年,透明塑膠管,尺寸依空間而定。

分享

全聯福利到大葉校園舉辦「職缺說明會」。(照片大葉提供)

2024宜蘭綠博地球學院結業創造3億周邊效益 國際童玩節「多重宇宙」接棒7月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