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文一/嘉義報導】68歲的胡先生,已有30年的菸齡,每天至少抽1包菸,經健康檢查發現肺部疑似有腫瘤,至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就醫,胸腔外科楊崇安醫師即刻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並發現右上肺葉有顆直徑2公分的腫瘤。安排支氣管鏡切片及細胞學檢查,確診為肺腺癌。經由胸腔外科胸腔鏡手術切除肺葉,最終診斷為第一期,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
楊崇安醫師說明台灣每年約有13,000個新增肺癌個案,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根據衛生署的最新統計,肺癌是台灣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女性則居首位。台灣肺癌發生率為亞洲第2名,於全球排名第15名,被譽為台灣「新國病」。常見的肺癌危險因子包括有抽煙、家族史、環境污染等。據研究顯示,每天抽菸者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15到25倍。吸入二手菸的人罹患肺癌的比率要比沒吸入二手菸的人高出30%。
肺是人類換氣最重要的器官,常直接暴露於大自然中許多致癌源如空汙或是病毒、細菌,因此平時要保持好抵抗力及免疫力,避免進入肺部抵抗已經太慢,且可能須靠其他修補,反而使發炎反應造成肺部纖維化或是其他肺傷害。楊崇安醫師表示肺癌的症狀有咳嗽、咳血、氣促、胸痛、肋膜積水、聲音沙啞等。但大部分病人多無臨床症狀,皆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
楊醫師表示早期都是靠胸部x光來篩檢肺部腫瘤,超過六成肺癌患者確診已是晚期。美國及歐洲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的方法,低輻射曝露,可偵測到0.3-0.5公分大小的腫瘤。肺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也越好,若民眾若大於55歲、有肺癌家族史、被動吸菸、肺部慢性病如肺纖維化、肺結核等、常曝露於廚房油煙等,建議可於定期健康檢查項目加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檢查出節結,大部分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可以考慮觀察,三至六個月在追蹤一次電腦斷層,結節有變大,再根據相關危險因子考慮切片診斷或手術摘除。
楊崇安醫師提到隨著科技進步,治療方式逐漸多元。肺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大多為單側小型腫瘤,存活率多為八成以上;第二期為腫瘤擴大,約略有五成機率存活;第三期因腫瘤侵犯到更多組織和淋巴結,存活率為三成;第四期腫瘤已擴大到另一側或其他器官,此時存活率為10%以下。第三、第四期因不能接受手術,因此可透過精準醫學做檢測,來決定治療方法,並可透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但負擔比較重。
楊醫師指出,近年來肺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肺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也越好,故建議肺癌高風險民眾於定期健康檢查中可加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楊崇安醫師並呼籲除了平日多運動、有充足的營養保持身體的免疫力,均衡飲食,都是在治療癌症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治癒肺癌方式多元化,但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因此仍應於醫師討論療程,並積極配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