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63歲葉阿姨本身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一直在長安醫院腎臟科及新陳代謝科治療,這幾年來蛋白尿(尿液蛋白質/肌酸酐比例)約控制在200~300毫克/公克,但在去年四月時蛋白尿指數忽然飆升,一年多來最高曾到8,000毫克/公克,雖因身體因素無法執行腎臟切片檢查,但經過一連串抽血及影像檢查,發現竟是肝癌,經手術治療肝部腫瘤後,目前蛋白尿指數已下降近一半。
腎臟科主任阮國彰醫師表示,阿姨一開始的慢性腎臟疾病應該是糖尿病引起的,伴隨有輕微的蛋白尿。此次因為蛋白尿指數突然不尋常的拉高數十倍,不像一般糖尿病腎病變之病程,經過一連串相關的詳細檢查後,才找到癌症,因為病患本身沒有B型或C型肝炎,發生肝癌的機率實屬少見。
阮醫師進一步表示,一般因其他疾病引發的嚴重蛋白尿(次發性腎病症候群),腫瘤也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因素,根據統計,肺癌、胃癌、攝護腺癌及血液相關的癌症較常見。只有一部分的病患在癌症經過治療後,蛋白尿的程度可以獲得改善,因此當初阿姨在治療前,醫師其實也沒有十成的把握說癌症跟尿蛋白相關,所幸治療後,第一次追蹤尿蛋白即有顯著的改善,目前病患仍在門診持續追蹤中。
腎臟裡頭有百萬個腎絲球,負責將身體產生的廢物從血液過濾到尿液,一旦腎絲球受傷,裡面的膜出現破洞,蛋白質就會由血液跑到尿液中,進而形成蛋白尿。一般蛋白尿常見於糖尿病患、高血壓患者或是長期使用止痛藥或是會可能造成腎臟損傷的藥物等,這類病患建議每3~6個月可以檢查一次。
阮國彰醫師提醒,造成蛋白尿的原因相當多元,也是早期腎臟病的一個警訊。若尿液出現大小均勻、細緻的泡沫,且泡沫久聚不散,很有可能就是蛋白尿,建議可以立即找腎臟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報社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