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特派員張柏東/報導
感謝:攝影大師趙家慶提供照片
今年是關聖帝君1864週年聖誕,花蓮縣玉里協天宮國曆8月9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舉辦關聖帝君聖誕全程徒步祈福遶境活動,國曆8月10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關聖帝君聖誕祝壽大典,在七爺、八爺開道下熱絡展開,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聲隆,吸引海外貴賓、八方信眾熱情參與,場面溫馨熱絡。
玉里鎮協天宮董事長吳俞螢,首先帶領全體董監事,以及前往參拜的信眾,向關聖帝君上香、請駕,接著抬轎、請神,在玉里鎮進行巡禮遶境活動,舉行關聖帝君祝壽大典,引領八方善信大德蒞臨參香共沐神恩。
新聞辭典:遶境
「遶」是「繞」的古字,會使用「遶」這個字,在於凸顯與一般的繞行有所不同;遶境是指神明巡視其轄區,以安定人心、驅逐邪煞,是神明的「例行性任務」,由於是看護境內人民而生,所以,採用「遶」有環繞,繞行一周,將東西保護在內的用意;但是也有廟宇用「巡境」。
玉里鎮協天宮董事長吳俞螢說,神明遶境是台灣民間最常見的宗教活動,是信徒的自發性行為,遶境進香隊伍來自社會各階層,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沿途相互扶持、關懷。參與的動機大多是為還願、贖罪、或祈求平安,藉由長途跋涉以答謝神恩、祈福消災或洗滌罪業。
遶境儀式通常先由廟方貼香條於預定經過路線上。遶境時間一到,先誦經、讀出巡牒文,接著鳴起馬砲,陣頭、轎班、神轎等隊伍依序出發。遶境隊伍領頭的叫「報馬仔」,裝扮奇特。許願隨香者跟在神轎之後,有的打臉喬裝為神兵,有的戴枷裝為罪人,各攜「鹹光餅」贈與沿途人們。轄區廣大的神明,遶境儀式通常需要一兩天,甚至更多天才能完全走完。巡視完畢,鑾駕回廟,誦經,過爐安座,才結束遶境儀式。
遶境的成因,一是民間信仰的神明如同人間政府科層官僚體系的地方官員,有其行政區域,需要定期巡視轄區。二是信徒相信每一位神明的保佑能力僅在其轄區範圍內。神明的轄區大小不一定依照神明的神格高低而定,多數視信徒分布地區而定;通常是建廟時期或後來修廟時,出錢出力的信徒所居住的地區範圍。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新聞辭典:祝壽
祝願人長壽;祝賀生辰。唐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無計披清裁,唯持祝壽觴。” 宋 范仲淹 《竇諫議錄》:“父子圖 禹鈞 像,日夕供養,晨興祝壽。”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李少師賢妻》:“每夫生日,必先畜女童曉音律者,盛飾珠翠綺繡,因捧觴祝壽。”《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諸位祝壽,三公子斷不敢當,又謝了諸位。”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
祝壽是一種活動,一般指晚輩對長輩或親友之間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的代名詞。或設壽慶宴席、或敬獻書畫藝術品等等,祝願人長壽。資料來源:國語辭典
新聞辭典:玉里協天宮
根據廟誌記載,興建於清光緒元年間的協天宮,為當時總兵吳光亮帶領軍隊進入八通關來到璞石閣(現今玉里鎮)後,軍心渙散且疾病叢生,吳光亮將隨身攜帶的關帝聖君香火,結茅安奉祈禱,因而改善官兵染病情況;如今早已經是花蓮縣最具代表性、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百餘年來香火鼎盛,祈福佑民、安定民心。
關聖帝君乃「中華武聖」,亦是武財神,與趙公明大元帥、比干財神,合稱三財神。一般關聖帝君神像,或持「春秋左傳」一書,左立有關平太子掌「漢壽亭侯」金印,右站周倉將軍握「青龍偃月刀」。關聖帝君,「仁、義、禮、智、信」五教俱備,文武合一,智勇雙全,是值得全體道教信徒學習的典範。關帝重情義、守誓戒,年輕時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歷經威逼利誘,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乃忠義之典範。
關帝一生愛讀《春秋》,並以「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為生活準則,律己教人,避免好逸惡勞,喪失鬥志,貽誤事業。此外,關帝乃「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之大丈夫:厄難時以小販為業,安貧不為非法;劉備落難時,以忠義為念,
不為刀槍所屈,不被富貴色利所誘惑;身為大將時,念念以天下在心,不以功高欺人,不因為富貴驕恣。
關帝作為軍人武將,乃三國時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南征北戰,忠義仁智,威震華夏。既是文學藝術典型,又是集中國傳統美德之大成,更是無瑕疵的完美超人。做為一位神明,百姓尊奉的神,他是降妖護國,平寇破賊,除瘟禳災的全能華夏之神。